】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朱高正:论中华文化自信与新时代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33:21


 
  我们讲中华文化的第一周期,就是指从尧、舜以来到唐朝初年;第二周期应该是以韩愈、李翱起头,北宋五子开道,然后朱子集其大成,延续到19世纪末。而我们现在所提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指的就是在改革开放40年经济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之后,在恢复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如何从过去开出的第二周期去汲取经验与教训。

  第二周期是怎么开创出来的?东汉末年到隋朝建立前这400年里头,儒学被佛教跟道教边缘化,当然是由于当时本身儒学的诠释支离破碎,且当时天下大乱,大家想要安心立命。而之所以儒家能开出第二周期,就是因为这些大儒们是以孔孟思想为基础,而突显了《易传》、《中庸》、《大学》这些经典的重要性,来弥补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罕言性、命、天道”的缺憾。孔子主张“不知生,焉知死”,但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大家要安心立命,佛教告诉你,人死后会往何处去?人从何处来?道教讲长生不老,儒家讲“未知生,焉知死”,这就不合时宜了。所以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佛、道讲怪、力、乱、神;儒家“罕言性、命、天道”,但是佛家讲“明心见性”,道家讲“道法自然”。

  在儒家,当时只有思孟学派讲心性,也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所以新儒学为何突显《易传》,因为《易传》讲阴阳、屈伸、变化、往来、鬼神之道;《中庸》就专门讲性、命、天道;《大学》讲治国平天下。此外,新儒家又吸收佛、道两家的长处。像程颐,在替杨时说明张载所写的《西铭》时,跟他提出“理一分殊”,这就是从佛教里面的“月映万川”而来。因为程颐讲了“理一分殊”,到杨时的时候,就开始深刻反省,把它发扬光大,到他的三传弟子朱熹那里,“理一分殊”就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范畴,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共性”与“特性”。另外一个例子,太极图本来是道士们修真炼气的一幅图,周敦颐写了一篇《太极图说》,引述《易传》跟《中庸》来解释太极图。而到朱熹时,他的大弟子蔡元定又把太极图从四川带回来,朱熹就在周敦颐的基础上,又写了《太极图解》以及《太极图说解》,从此《太极图说》就成为新儒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朱熹就这样完成了儒学进入第二周期,这同时也是儒学的第一次复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