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月刊:两岸融合发展挑战与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24-02-15 00:02:10  


 

  (三)建立包容吸纳的协商机制

  虽然《意见》充分展示了大陆在两岸关系中的主导权与主动权,但是在落实融合发展的具体工作中依然需要充分瞭解台胞的诉求并依靠台胞的力量。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台协会”)是大陆台胞相互连接与沟通的主要组织。然而,随着台资企业在全球布局的调整以及在当地经济地位的下降,不少地方台协会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都在日渐式微。同时,对于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来说,台协会对他们也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在与台胞建立沟通的过程中,不仅有必要重建台协会的协商功能,更要注重各类协商过程中代表性缺失的问题。

  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从政策制定的层面来看,大陆涉台公共政策体系已日趋完善。在中央政策供给的强力保障之下,未来还需要注意破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产生于国际宏观政治经济形势,也同大陆内部制度体系的诸多特征紧密相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创设新的平台,建立新的机制,更要提供充足的物质与人员保障。结合笔者研究团队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部分二手资料,本文为落实《意见》提出了诸多尚不成熟的看法,未来亟待更深、更细、并且放眼长远的研究。“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祖国统一的脚步。

                       注释:

  ①郑振清:涉台公共政策体系与两岸融合发展——新时代推进国家统一的动力机制,《两岸关系》,2021年第4期,9-11页。

  ②唐桦、唐扬、陈超:常住大陆台胞社会融入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长三角、珠三角、福建地区的比较分析,《闽台关系研究》,2020年第2期,70-83页;陈超、唐桦、唐扬:地方政府竞争压力、行业同质性与商会的政策参与空间:基于昆山与厦门的比较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21年第4期,64-82;陈超、张遂新、王瀚:社会关系种类、社会关系能力与社会融入——基于在陆台青调查数据的研究,《闽台关系研究》,2021年第2期,75-89。

  ③陈超、蒙克:全球化的时机与福利供给——基于中国东莞与昆山的比较分析,《开放时代》,2022年第6期,165-182页。

  ④Chen, Ling. 2014. “Varieties of Global Capital and the Paradox of Local Upgrading in China.” Politics & Society 42 (2): 223-252.

  ⑤陈超、蔡一村、张遂新:实用主义的过客——台湾青年在陆社会融入的指标建构与现状评估,《台湾研究集刊》,2018年第1期,15-25;王瀚、张遂新、陈超:“好评”会带来“好感”吗?基于台湾青年的实证研究,《台湾研究集刊》,2018年第4期,20-30。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