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托克维尔热与改革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3-02-16 11:53:53  


 
  纵使我们承认“托克维尔现象”常常出现在历史中,那也同样不能否定,没有“放松”之前的压制状况,就不会有后来的革命,先有压力,后有压力爆发的革命。显然,先前存在的压制状况是导致革命的深层原因,而后来的放松,作为减压措施,不过是触发了它的爆发而已。放松和释放压力本身并没有错,如果说后来发生了不可收拾的大革命,那么问题出在释放压力的方式和方法上。

  并非历史上的所有压力释放都会触发革命。从物理学和工程设计学上来看,减压和放松并不会必然导致系统的崩溃,只有当减压和放松不当时,才可能导致系统的崩溃。所以说托克维尔只是看到了减压和放松因操作不当而导致革命的历史现象,而并不意味着这是普遍规律。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这是不是一条规律,而在于从托克维尔的见解和当下精英们的解读中,很容易引伸出一种避免革命的消极方案:既然繁荣、减压和放松导致了革命,那么停止繁荣、减压和放松,岂不就可以避免革命吗?这种引伸意味着对改革开放的价值的质疑和否定。

  中国有一句古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谋其政原本是在位者的责任,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和平转型失控,酿成历史悲剧,那么,责任并不在不在其位和没有谋政之权的民众,而在谋政者。正如在一个压力系统中,如果说减压和放松触发了系统的崩溃,那么,应当担责和反思的是减压措施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而不是先前被压制的气体或洪流本身。

  还有一个问题是,从托克维尔的见解和当下精英们的解读中,也可以引伸出一种暗示,即对民众忘恩负义的抱怨:别忘了你们过去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这么好了,为什么还不感恩,还不满足呢?这一点是颇令人担忧的。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中,曾经出现过两次类似的抱怨。一次是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中,抱怨老百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潜台词自然是“不识好歹”。另一次是五十年代中,毛泽东抱怨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的不知足。后来发生的两场政治悲剧是否与这两次抱怨有关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