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郭道晖:珍视民间改革动能

http://www.CRNTT.com   2013-01-09 10:19:30  


(资料图)著名法理学、宪法学家 郭道晖
  中评社北京1月9日讯/“目前推动法治进步的力量,主要是来自民间的群众维权活动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与执政党内锐意改革的力量结合,上下互动。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法治的进步才有希望”。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2013年1月7日出版)登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的评论文章“珍视民间改革动能”,全文内容如下:

  中共十八大以来,推进法治成为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施政的重要内容。但是,今天,中国形成的强大特殊利益集团,已成为改革的阻力。他们利用改革捞到特权和财富,担心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的政治改革会威胁到其垄断的权益,特别是担心有朝一日会被推上被告席。这是关系他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此,他们力图抵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或者把改革引入有利于他们利益的方向,使社会资源的分配多流向这些特权集团,使一些改革蜕变为他们垄断的“政府工程”,而不是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工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时指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他在纪念“八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更是大声疾呼推进法治、依宪执政。

  李克强副总理在论述经济体制改革时也表示,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他还特别指出,“现阶段推进改革不仅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要触动利益。如果利益格局固化了,经济社会发展就缺乏活力。”

  危机催生改革。中国从来是被灾难和危机逼上改革的“梁山”。上世纪70年代末是“文革”的灾难推动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当前是两极分化导致的民生风险与社会风险,引发对法治与人权的需求日益增长。

  现在推动法治、人权进步的力量,在我看来,主要是来自民间的群众维权活动和公民社会的发展,经由他们积极推动,与执政党内锐意改革的力量结合,上下互动,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法治的进步才有希望。

  值得重视的是,来自民间社会的改革力量正在崛起。其中一些社会阶层 (特别是失业的农民工、失地的农民、被掠去祖上房产的市民以及下岗工人等等)在改革开放中被边缘化为经济上、政治上受压抑的弱势群体,未能公平地分享改革成果,反而利益受损。正因为政治改革的正确方向符合这些阶层的权益,因而他们是今后推进进一步改革的主要动力。他们或自发或自觉地强烈要求实现公平正义的政治改革和法治改革。

  “孙志刚事件”曾是民间维权力量推动人权保障的标志性事件。显然,中国人权保障的进步,将更多有赖于公民社会自下而上运用社会权力的推动。现今,中国互联网用户有5亿多,他们已初步形成虚拟的公民社会,成为日益强大的民意群体。互联网突破传统上对言论的过度限制,促成分散的个人在网上形成有共同追求和相互联系的意见群体,形成社会舆论和集体行动,形成民众由下而上影响政治的渠道。这是近几年来网络参政呈现出的路径特点。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