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一个中国”话语体系逻辑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6-12-15 00:08:28  


 
  第一,从岛内的政治环境来看,“一中”话语的式微,使“台独”论述在两岸话语斗争中有机可乘,在岛内逐渐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导权,进而对岛内政治生态产生重大影响,“台湾主体性意识”逐渐成为岛内各方政治力量都必须尊重和认可的“政治正确”。由此,一方面,岛内统派力量的话语权日趋式微,是原本在统“独”问题上持中立态度的国民党在强大的选举压力下也不得不开始进行“本土化”论述;另一方面,在民进党长期鼓噪和推动下,以拒斥“一中”为目标导向的“本土化”话语使岛内民意结构呈现出“偏独化”趋势,这就为民进党回避和拒斥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提供了所谓“民意资本”。

  第二,从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来看,台湾民众对“中国”的国家认同持续弱化,和平统一的理论基础遭到削弱。两岸民众共同的国家认同意识,是两岸永久和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两岸逐渐消除对立情绪、积累共识的民意基础。从国家认同的角度看,“一中”话语体系在岛内的实际影响,直接决定著作为统“独”论述“受众”的台湾民众是否能够理性认同“一个中国”框架,与大陆民众形成共同的“中国”认同观。然而,“一中”经典论述在岛内的式微与“台独”论述的兴起,在客观上使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观念发生异化,在“台独”分子的建构下,一个法理上并不存在的“主权国家”——“台湾”逐渐成为岛内民众国家认同的对象。从部分研究机构的研究结论看,近二十年来,在“去中国化”活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的整体国家认同对象发生重大变化,“台湾”已逐渐超越“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世代的认同对象,“台湾国家认同观”逐渐扎根于新一代台湾民众心中。由此,两岸民众在认同观念上开始产生歧见,国家和平统一的理论基础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二)“一中”经典论述在岛内失去“听众”的原因分析

  当前,“一中”经典论述在台湾地区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呈现出影响力日趋弱化的态势,在“台独”论述的步步紧逼中,似乎在岛内明确表态承认“一中”,就等同于“卖台”,只有明确反对“一中”才是符合“台湾利益”的“政治正确”。那么,“一中”经典论述何以会在岛内逐渐失去“听众”呢?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在两岸长期处于政治对立的状态下,大陆方面主张的“一中”经典论述成为台湾方面各政治派别共同对抗的对象,这导致经典论述在岛内天然处于被动地位。众所周知,两岸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以来,即处于隔绝、敌对状态,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岛内斗争性政党政治的娃仔环境下,统“独”矛盾则进一步演化为各政党争夺选票的工具,台湾民众在如此宣传之下,对“一中”话语会产生一种天然的反对立场。政治立场的差异,使“一中”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为台湾方面所排斥。划分敌友是政治的标准,大陆和台湾作为政治对立的双方,对方的政治说辞注定是被批判的对象,在实践中,在大陆方面偏重于强调“一中”话语的同时,台湾方面却出于与大陆相对立的立场,着重强调台湾(或“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地位,从而造成“一中”话语失去“听众”的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