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一个中国”话语体系逻辑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6-12-15 00:08:28  


 
  “一个中国”经典论述的逻辑构成:

  历史与现实论证路径的聚合

  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核心内涵的“九二共识”构成对两岸关系性质界定的核心标准,也是两岸关系得以正常发展的政治基础。基于“一个中国”在两岸关系中的重要意义,学界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于之进行了极为详尽地解读,形成一套“一个中国”框架的经典论述体系。这套论述体系的核心目标在于从多角度证成和复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政治和法理事实,主要表述方式体现为对“一个中国”框架的政治话语描述,主要论证逻辑体现为历史与现实两条论述路径。

  所谓历史逻辑,即通过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对两岸历史联系的素材加以整合,论证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以两岸在历史地理学上的一体性和中原王朝(元、明、清)在历史上对台湾地区(包括澎湖列岛等)的有效管治事实为依据,达到证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之目的。②通过历史逻辑的分析,能够对“一个中国”框架的历史渊源进行有效梳理,从而形成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历史事实的有效论证。就历史论证逻辑而言,学者多从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出发,论证“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命题,进而达到证成“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结论之目的。③具体而言,现有文献主要从下列两条路径出发完成相关论证:1)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出发,证明海峡两岸在地理上的同源性,强调两岸在地理层面的主权一体性,如通过对台湾自然地理的研究,提出“台湾长期与大陆连在一起,为中原文化进入台湾创造了地理条件,使远古台湾文化就成为早期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④的观点;2)从政治史角度出发,梳理中国历代中原王朝和台湾地区的交往,尤其是中原王朝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过程,通过对元代以来,尤其是清代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管理史实的梳理,强调两岸在政治层面的主权一体性。

  所谓现实逻辑,即通过国际法学和国际关系学的研究,通过强调各主要主权国家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认态度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必须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对台湾国际地位的立场,达到由国际法上的“一个中国”推演至国内法上的“一个中国”之目的。⑤通过政治现实逻辑的分析,能够从外部证成“一个中国”框架的有效性和合法理性,驳斥包括“台湾地位未定论”、“住民自决论”等在内的“台独”分裂学说,从而形成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法理事实的有效论证。就现实论述逻辑而言,学者多从国际法上的主权理论、承认理论出发,通过运用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等理论元素,以现实中世界各主要国家对待“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为佐证,证成中国的主权并未分裂、台湾并不享有主权等结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