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一个中国”话语体系逻辑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6-12-15 00:08:28  


 
  (二)“台独”分裂理论的理论逻辑及其对“一中”话语的攻击进路

  基于对上述“台独”分裂理论的归纳与叙述,我们应在合乎法理的基础上,对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应对。总体来看上述理论的论述逻辑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其论证前提上看,上述分裂理论往往将两岸“分裂分治”或台湾“独立地位”作为其完成论证的“事实前提”,将两岸在事实上的尚未统一等同于主权上的分裂,或将这种尚未统一的事实作为其论证两岸主权分裂的“事实”或“法理”依据,将所有有利于证成“两岸分裂”的所谓“历史事实”或“法理依据”拼接起来,形成一套论证体系。2)从其论证逻辑上看,上述分裂理论将两岸之间的尚未统一描述为主权上的分裂或从历史角度将两岸视为两个自始相区隔的政治共同体。上述“自始分裂论”借助“历史观”的调整,将原本从属于中国国家共同体的台湾,强行解释为一个具有自主性区域,从而将大陆与台湾视为自始相区别的政治共同体。上述“嗣后分裂论”则将1949年视为两岸“分裂”的起点,将事实上的内战对峙状态,与法理意义上的主权分裂相等同,并借助台湾地区“宪政改革”对台湾当局内部代表性的巩固作用,提出所谓“台湾主权”的概念,从而将台湾视为与“中国”相区隔的“主权独立的国家”。3)从其论证结论上看,上述分裂理论所欲论证的,即是两岸在主权层面的分裂结果,各种具体理论形态的差异只是对两岸主权分裂时间、程度的认知不同。

  从“主权分裂论”各种理论形态的论述来看,其中部分论断看似能够自洽,但实际上这些理论学说均是一种“构建”的产物,因而其理论前提往往存在根本性偏差。然而,正是这些存在明显逻辑缺陷的论述,却对“一个中国”经典论述发挥其应有影响力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从上述诸种主张“台独”的理论学说的论述逻辑来看,其对“一个中国”经典论述的攻击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台独”论者试图通过重新解读和组织现有与两岸关系相关的史料,形成一套使台湾成为一个能够完全独立于中国大陆的历史舞台,从而对抗“一中”经典论述之历史逻辑。一方面,由于两岸尚处于政治对立状态,台湾民众对大陆在政治上仍持高度不信任态度,因此当持两种不同立场的学者对相同的史料做出截然相反的解读时,他们往往倾向于相信台湾学者的论述,或者说,他们往往倾向于抵制大陆学者的论述。另一方面,“台独”论者以当前两岸尚未实现最终统一的政治现实为依据,通过强调这种状态的“长期性”、“永久性”,达到反向证成其“台独史观”合理性的目的,从而博取台湾民众对其理论的认同。由此,“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观”得以在岛内大行其道,甚至于最终取代“大中国史观”成为台湾地区史学界的“主流”。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