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郭震远:钓鱼岛聚中日战略利益冲突

http://www.CRNTT.com   2013-12-10 00:32:38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日本以争取在联合国“入常”为主要目标,全面强化了争取成为“政治大国”的努力,并且通过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指标”、加强美日同盟、大力提升自卫队地位和作用等,明确地开始了争取成为“军事大国”的努力。在冷战后的世界形势下,首先是亚太地区形势下,日本选择了以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的方式,争取发挥“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作用。所以,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日本的对华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由此前的友好合作为主,明显地调整为以竞争为主,并力图对中国加以限制、包围。

  与此相应,中日之间一直存在的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等,都明显激化,由局部问题成了牵动中日关系全域的重大问题。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十多年中,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扩大事态、激化争端与强化争取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努力、日益明显地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不断加强对中国的包围、限制,都同时出现、同步增强,充分显示了日本这些动作的关联性、一致性。显然,钓鱼岛问题已突破了中日之间相对简单的领土主权归属争端问题的框架,而成为了中日之间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重要表现之一。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对日政策一直是稳定的、连续的,从未做出重大调整。1972年中日建交时和1978年签订中日友好和平条约时,中国都强调以中日关系大局为重,暂时搁置钓鱼岛问题的主张,日本当时也接受了这一主张。在此后的四十多年中,中国一直坚持了这一主张,对于日本在钓鱼岛的大小动作,都只是做出被动反应,即便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对于日本扩大事态、激化争端的动作,仍然是做出被动反应,包括2012年9月日本对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的反制同样如此。所以,正是因为,也只是因为日本强化争取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努力,日益明显地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企图包围、限制中国,从根本上导致了钓鱼岛问题性质和影响的重大变化。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把握钓鱼岛问题未来的动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