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深度专访:徐江论中韩文化共鸣

http://www.CRNTT.com   2016-08-09 00:27:26  


 
  最早记载端午作为民间节日的是南朝梁代的《荆楚岁时记》。此书已经记载端午有纪念屈原或者伍子胥,龙舟竞渡,艾草辟邪等习俗,以后逐渐形成在端午节时,在门上挂艾叶和菖蒲,饮用雄黄酒辟邪;包粽子,划龙舟竞赛,纪念屈原的习俗。

  韩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地区特有的一种祭祀活动,主要内容是在端午日祭祀大关岭山神,并举行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

  就祭典活动来说,中国端午祭的主要载体是水,而韩国的主要载体是山,后者的仪式又有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宗教色彩。韩国在接受并使用中国历法后,在端午这个历法上有特殊意味的日子,历史地形成本地民俗和宗教活动的传统是十分正常的,其祭典内涵与中国端午节习俗并没有关系。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也没有争夺端午节发明权的意图。从这些方面来讲,这没有影响到中国的端午节。

  关于印刷术。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无疑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中国是雕版印刷的发明者,中国是泥活字和木活字的发明者。韩国申遗的是金属活字印刷术,从史书记载和现存实物来看,确实是韩国首先发明并使用了金属活字印刷术。

  为什么民众会对以上内容产生误会,甚至导致网民民族主义高涨?这主要是由于民众对信息不完全了解,也欠缺相关知识的积累。作为历史文化工作者,我们应该加强引导,多做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性工作,不要替错误和误会推波助澜。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妄自菲薄固然不对,唯我独尊也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中评社问:作为中韩文化交流的亲历者,您认为两国文化交流成效如何?未来两国应从哪些方面着力,以继续推动文化交流?

  徐江:20多年来中韩文化交流发展很快,在不能算长的24年时间里,双方民众对对方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的了解程度从陌生到熟悉,从隔膜到亲邻,成效应该说是很显着的吧。

  我在韩国工作生活了好几年,我亲身感受到了上述的这个显着进步,总体感觉是,韩国人对中国的迅速发展的感受是越来越真切,韩国民众对中国人的感情是越来越友好,同时,中国到韩国的旅游者、商贸活动、留学生也越来越多。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韩国任教,遇到一个中国人不算很容易,现在,在韩国都市的繁华去处逛街,在韩国大学的校园里随意漫步,耳边不断会飘过来亲切的汉语乡音,那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两国关系不会总是顺风顺水,满帆前进,波折起伏是难免的,中韩两国作为邻邦是不会改变的,和平和友好还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