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深度专访:徐江论中韩文化共鸣

http://www.CRNTT.com   2016-08-09 00:27:26  


韩式婚礼(图片来源:爱度网)
 
  中评社问:韩国古代曾借助汉字来表达思想。汉字在中韩文化的交流交往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韩国曾推行的“去汉字化”政策对韩国文化有何影响?

  徐江:去汉字化是20世纪后,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因民族主义思想高涨而推行的政策,是一种潮流。韩国、朝鲜和越南都推行了去汉字化。

  就韩国而言,韩半岛历史上长期使用汉字和汉文,与日本不同的是,韩国对汉字和汉文的使用是全盘搬用,完全中国化。日本借用汉字,有音读有训读,韩国只有音读,没有训读。日本借用汉字,有组合新造的和式汉字词,甚至造出和式汉字。韩国用汉字,音义全搬,努力追求原汁原味,不另外组合新造词,更不造新字。
 
  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新罗王朝晚期时,崔致远的汉文汉诗成就了他“东国儒宗”的开山地位。这时候,韩国掌握汉文化的还是极少数人。到了高丽时代,掌握高度纯熟汉文化的知识精英已经代不乏人,但是相对后世而言还只是少数。

  到了朝鲜王朝时代,朝廷鼓励学习汉字和汉文,熟习汉字和汉文成为半岛读书人的基本功。朝鲜时代的文人以能够写作漂亮的文言文章和合乎格律的汉诗为追求,每当中国使节来韩,都会组织汉诗唱和,有意竞技。朝鲜时代的优秀汉诗人,能够写出与中国文人无异的规范律诗,娴熟地运用平仄、对仗、声韵等格律技巧,还能够自如地使用中国典故。我们现在在韩国旅游,看到的韩国古迹,门上匾额,柱上楹联,碑上刻文,尽皆汉字。古代韩国文献,绝大部分是汉文,而且是规范的文言文和合乎规则的汉诗。在20世纪以前,两国文人相交完全可以通过笔谈和书信来往,而没有交流障碍。现代韩国汉学学者有一个说法:文言文对于古代韩国人来说,不是外语,正如拉丁文是古代欧洲的通用语文,文言文是古代东亚的通用语文。我觉得很有见地,也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而骄傲。
  
  韩国地名,现在虽然写成韩文,但是原来都是汉字,且意涵也是汉语语义。只有首尔一个例外,因为这是十几年前韩国特为汉语译名规定的标准用汉字名字,所以没有汉语语义。韩国城市的序列,古代是道、府、郡,名称取自中国。韩国地名中还有不少直接搬用中国地名,如今之首尔,朝鲜时代名为汉阳,他如襄阳、江陵、镇海、晋州、全州等。韩国还有中国式的地区雅称,如全罗南北两道雅称湖南,庆尚南北两道雅称岭南等,富含中国古风。

  韩国人名,同样原来都是汉字,意涵也是汉语语义。韩国男子名字取字多用哲、昌、永、成等吉祥之字,女子名字取名多用贤、淑、贞、惠等女德之字。而且韩国男人取名很多用字有金木水火土字旁,取五行相生之义,这是流行于明朝的习俗,现代中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但是这个600年前的中国习俗竟然在韩国保留到今天。

  这样的历史发展过来,汉字和汉文化已经融合到韩国文化的灵魂中。去汉字化对韩国文化影响很大,造成文化断裂,1000多年的汉字和汉文教育传统基本休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