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年“大考”后,上海自贸区下一步做啥?

http://www.CRNTT.com   2016-08-31 07:36:01  


  中评社北京8月31日电/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快三年了,现在正是进行三年总结、规划未来蓝图的好时机。在评价三年运行成绩单时,一个重要的标准是“不忘初心”,也就是说要紧扣国家当初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基本目标。

  解放日报发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文章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并不是现有“综保区”的一种简单升级,而是国家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的一种制度试验,因此就有了“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优惠洼地,而是制度建设高地”一说。在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设定五大目标,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完善法制领域制度保障。经过三年实践,我们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其他几个目标方面,或多或少都与当初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其中最值得花力气的是,通过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比重仅为6.1%

  文章称,近20年来,基于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全球国际贸易出现高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出现下降,但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增长势头不减。据统计,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已从1995年的2.38万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9.80万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3.12倍,超过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 服务贸易占比也由1995年的18.6%上升到2014年的20.9%。

  服务贸易增长之所以超过货物贸易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服务的附加价值高,贸易升级必定会提升服务贸易份额;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接入,使国际分工从传统制造环节向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环节延伸,从而引发全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带动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7130亿美元,占贸易总额比重从2011年的10.3%迅速上升到15.4%。之所以出现快速增长,首先要归功于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加入WTO后的2001年到2014年,中国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0.6%,超过GDP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5年,仍会保持年均10%的增长水平。其次,与近年来服务业不断对外开放有关。从引进外资结构看,近年来服务业的外资数量已经超过制造业。从开放的领域看,外资可以进入的服务业领域不断扩大,旅游、运输、国际货代、会计事务、资产评估、出版、印刷、建筑、房地产及物业管理、音像制品、餐饮、娱乐、维修、咨询、广告、医疗、教育、租赁、商检、工程设计等领域均已不同程度地向外资开放。

  尽管服务贸易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与货物贸易相比,它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短板。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约为15.1%。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6.1%,与货物贸易相比差距很大。在服务贸易引领全球贸易的趋势下,这个短板会逐步拉大我们与发达国家贸易之间的差距,也会使我国国际贸易长期停留在附加价值低的领域。

  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则密集型。规则,或者说贸易政策,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不可小视。当今世界,对服务贸易发展有重大影响因素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正在进行的3T协定谈判(TPP、TTIP、TISA)。以TISA为例,这个由51个WTO成员国(其中欧盟28个成员国被视为1个单独成员)参与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已经基本达成了成员国必须在“基本上所有模式和行业”内开放服务业。所有外国服务提供者及其产品将获得国民待遇,只有很小范围的服务业(在负面清单上标明的)可以除外。由于参与TISA谈判的成员国的服务贸易额覆盖了全球70%的服务贸易,因而协议一旦达成将主导全球未来的服务贸易走势。

  中国曾于2013年9月提出加入TISA 谈判的申请,但最终没有获得批准。拒绝的主要理由是,中国服务业开放的程度还没有达标。从战略上说,在3T中,中国加入TISA的战略意义最大。第一,参与TISA谈判的成员国最多,影响也最大。中国只有参加进去了,才能更好获得制定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话语权;第二,中国的加入可以为“金砖国家”的加入打开一个通道;第三,加入后可以用更高的投资和贸易标准促进国内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与进一步开放;第四,可以获得TISA其他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改变中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情况。因此,中国加入TISA谈判,可以说是一个最优的选择。而这个最优选择能够实施的前提,就是上海自贸区对服务业开放的试验程度。

  对接服务贸易新规则上海有能力再向前一步

  文章分析,在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的五大任务中,第二个任务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这里面,第一个内容就是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并且选择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和社会六大服务领域率先试点开放,通过在这些领域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为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便利基础。

  2013年,上海自贸区在这六个服务领域中制定了23条服务业开放措施;2014年,又制定了14条服务业开放措施。这些开放措施实施以后,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也积累了进一步开放服务业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由于负面清单管理是一个新的投资管理模式,因此有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从2013年到2015年的三年间,上海自贸区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较大幅度的调整,不断向国际高标准规则靠拢,大大简化了投资审批和登记流程,提高了投资管理效率。

  二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开放原则,探索最佳的开放路径。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开放路径,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开放力图与国家的开放战略保持一致,注重先易后难,注重国家安全意识,使开放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得以实施。

  三是坚持扩大开放与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建设相结合。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就是在放松服务业准入审批的同时,要建立事中事后的监管体系。这是市场准入放松后,市场能够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上海自贸区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设到哪里,负面清单的准入条件就放松到哪里。为此,上海自贸区构建了安全监管、反垄断监管、社会信用体系、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信息共享与综合执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六大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保证服务业扩大开放后的市场秩序。

  上海自贸区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已经迈出了步伐,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与全球服务业开放趋势相比,与TISA所讨论的服务贸易新规则相比,我们改革开放的步伐还是显得太慢,与全球服务业开放的差距甚至有越拉越远的趋势。这种状况值得高度重视。

  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服务业开放度是比较低的。当初加入WTO时,我们在服务部门开放的承诺比例为55%,这个承诺在发展中国家是处于较高水平的。但在160个服务部门中,我们同时对近100个部门的开放承诺设定了约束性条件,这个比例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此外,在WTO对服务贸易的四种分类模式,即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中,中国在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两个领域的开放度一直较低,跨境支付也是一个较难迈过的坎。正因为如此,上海自贸区在对接国际服务贸易新规则,并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开放方面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迫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