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三亚海胆揭示了“明码标价”与“货真价实”的距离
http://www.CRNTT.com   2021-04-14 20:07:30


  旅游景区的物价向来是舆论敏感区。近日,三亚海胆事件持续发酵。官方回应方面,先是三亚官方通报称暂未发现有欺诈行为,后有海南省省长回应将继续深入调查,依法处置。而涉事双方更是各执一词,在舆论场上反复“较量”。最新的动态是餐厅负责人表示问题处理“没有瑕疵”,事情会“反转”,有95%可能会起诉消费者。

  当地还未公布官方最终调查结果,事情是否会有“反转”尚未可知。但根据已有的信息能够发现,餐厅及三亚最初的官方通报,与涉事消费者和舆论的关切之间,是存在错位的——餐厅和通报更倾向于强调,消费是明码标价、不存在价格欺诈,而涉事消费者和舆论更在意海胆这道菜是否物有所值、货真价实。双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免都觉得自身无懈可击。

  价格欺诈曾经是旅游景区“宰客”的主要表现。随着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整顿,这种欺诈越来越少,明码标价逐渐成为市场的标配。但明码标价只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或者说,要想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不能止于明码标价,更重要的是货真价实。

  有网友用不熟的西瓜来对比三亚当季“汁多肉少”的海胆,明知西瓜不熟仍然按成熟优质的瓜价售卖,这是否也涉嫌“以次充好”?如果品质确实如此,又不愿下架,那至少应如实提前告知消费者,这才算得上真正的明码标价。所以,不论事情如何“反转”,三亚海胆事件的最终通报,仍然需要直面这个问题,即这样的海胆是否配得起这样的价钱?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视野的提升,对旅游产品的期待值也水涨船高。人们要求有更舒适的旅游体验和更安心的消费环境。谁更早主动将标准提高,谁就能在旅游市场中尽早掌握竞争主动权。相反,如果还是沉浸在低配的标准中自我满足,就不能怪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旅游,其实就是从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体验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如果因为游客没有尝过“海胆”,就可以随意端上一份“海胆”,这就背离旅游的初衷了。这次三亚海胆事件中,恰好这位游客吃过“海胆”,假如不曾体验过,岂不是就被蒙在鼓里了?这恐怕也是海胆事件引发很多网友共鸣的原因。(来源:大众网 作者:时敢当)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