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硫磺八角大行其道 “地方保护主义”危险
http://www.CRNTT.com   2020-09-24 19:54:20


  作为“加工土法”和“行业潜规则”,用硫磺熏制八角由来已久。就在几年前,针对硫磺八角曾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起底,随后监管部门的专项整治也很是煞有介事。然而,避过风头之后,硫磺八角如今大有故态复萌乃至愈演愈烈之势。据业内知情人士所言,“当地香料市场90%都是硫磺果”“无硫八角已经难得一见”。若果真如此,堪称触目惊心!使用违禁成分、非法加工食品,很难想象,在这八角的主要集散地,居然成为普遍做法。

  众所周知,食材的“源头污染”是灾难性的。而让人后怕的是,八角在原产地、在最初的“杀青”环节,就被早早熏上了一层硫磺。提及八角,当地商户发货默认就是“硫磺八角”,若想购买“正常八角”反倒得专门强调是要“无硫八角”。此情此景,完全就是混淆黑白、见怪不怪。从某种意义上说,种植户、收购商、批发商,都在享受着硫磺八角的“红利”:卖相好、工时短、价格便宜、销路好、利润高——这隐约构成了某种危险的默契合谋。

  在当地,硫磺八角就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我们还隐隐观察到了,一种畸形的、可疑的地方保护主义。“检查的时候市场会通知,硫磺八角不摆出来就行了。”这是通风报信、官商串联的惯常桥段,却又不止于此。这一现象的背后,至少折射出两个层面的事实。其一,小城镇熟人社会的小圈子深度嵌合,体制内外沾亲带故、抱团对外,很容易形成凌驾于法律与规则的“隐秘秩序”;其二,小地方存在着支柱产业绑架公共治理的情况,既然仰赖其创收,监管也就硬不起来了。

  其实,岂止是八角呢,不少农副产品,在其主产地都存在重重乱象,地方职能部门往往都是“难得糊涂”“睁只眼闭只眼”。表面来看,监管者大开方便之门,有利于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有利于提高利润率,增加税收、充盈财政。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短视之举,到头来只会自砸招牌,将自身推到万劫不复之地。只看出货量,看产业规模,而不顾商业信誉、不顾品牌想象,很多地方的名优特产都是这般,最终毁于投机、毁于失管。

  若无对“食品安全”的绝对敬畏与信仰,若无全产业链的严格监管,那么任何特色农产都行之不远。硫磺八角在原产地堂而皇之大行其道,比二氧化硫超标食品本身更危险的,则是当地对于这一切的暧昧态度。(来源:春城晚报 特约评论员:然玉 本文略有删节)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