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以积极作为应对不确定性
http://www.CRNTT.com   2020-04-23 08:59:53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同时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相继出台、接连落地,及时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让中小微企业轻装前行;多次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先后推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化解燃眉之急……面对疫情冲击,我们使出一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组合拳”。在宏观政策保驾护航下,复工复产蹄疾步稳,实体经济复苏回暖,充分印证了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面对困难挑战,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积极作为应对不确定性。

  我们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中国具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公共部门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在合理区间,银行部门准备金率较高,宏观政策“工具箱”里工具充足、空间充分。下一步,在加快前期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的基础上,我们还可采取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措施,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做到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只要把握好宏观政策的节奏和力度,我们就能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从而稳住经济基本盘。

  我们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场风云突变,使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我们正可以此为契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外部环境调整,也给我们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带来新机遇。如果说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可直接有效地平抑市场波动、为经济运行托底,那么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则将助力中国经济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

  闯关夺隘勇向前,我们还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当前,复工复产正提速扩面,同时一些企业还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国未发生大规模裁员,同时一些行业的市场岗位需求有所收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凡此,我们要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抓紧解决困难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扶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要求落到实处。

  历经严峻考验,中国经济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这次也不会例外。前所未有的冲击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只要我们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善于捕捉创造机遇,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完全能够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任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