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科技添柴 “非接触经济”升温
http://www.CRNTT.com   2020-04-16 11:41:55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疫情之下,“非接触”的需求愈发强烈。小到点外卖、上网课、云办公,大到公共场所的测温、征税等政务的办理、制造企业的无人生产……一系列“非接触式”的场景和应用,推动了“非接触经济”的升温,让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发展火了一把。

  场景广泛 行业发展领跑

  4月12日上午,在北京市一家盒马鲜生超市,等候进入商场的顾客依次在电子屏前“刷脸”,体温实时显示在屏幕上——疫情期间,在火车站、机场、商场等人群聚集场所,由各类测温机器人进行的“非配合式体温测试”已经成为常态。

  所谓非配合式体温测试,实际上是通过热成像技术实现的。只要有人从摄像头区域经过,即便戴着口罩,也能精确检测体温。这种非接触式服务,既为大流量人群的疫情防控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可有效预防人工检测存在的各类隐患。除了测温,此类机器人还能够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人群的动态管理。

  事实上,“非接触”的升温,不只体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自疫情发生以来,智能配送、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行业均得益于非接触的需求,迎来爆发性增长的良机。

  在配送环节,非接触的用武之地同样广阔。国家邮政局近日表示,将积极推广智能快件箱等模式,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最大限度保护一线员工和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京东物流集团首席科学家孔旗介绍,疫情期间,包括京东在内的很多公司,积极响应“科技抗疫”号召,启动了各项智能科技的应急保障措施,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等无人科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月6日,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穿过武汉街头,将医疗物资送达武汉第九医院。在武汉之外,长沙、贵阳、呼和浩特的京东智能配送站也在持续通过配送机器人为周边社区服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