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军情网 ->> 军事热图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俄美欲升级“末日飞机”背后隐藏何种考量?
http://www.CRNTT.com   2020-11-10 11:27:49


 
  针锋相对,战略博弈或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当前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科技的较量,无论是武器的发展速度还是整体武器作战能力都关乎着一场战争的输赢。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十分激烈,“末日飞机”的研制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上世纪八十年代,俄罗斯在伊尔-86客机的基础上建造出四架伊尔-80指挥机,以应对美国的E-4空中指挥机。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也对“末日飞机”进行了集中的两次升级,但从整体上看与美国相比仍有逊色。

  为此,俄罗斯联合航空公司和联合仪器制造公司准备在伊尔-96-400M宽体客机基础上建造第三代空中指挥所,并配备更为现代化的作战指挥系统,以完成“末日飞机”的更新换代。俄塔社援引消息人士称,新机型将大幅延长“末日飞机”的滞空时间,增加其作战半径。

  自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末日飞机”也渐渐淡出国际视野,但形势风云突变,从未间断的军事演习让本就难以预料的地缘政治更加波诡云谲。在国际军控问题止步不前、地区局势难以缓和的当下,美俄相继对象征着“末日之战”的“末日飞机”进行升级,其长远考量值得我们思考。

  来源:人民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