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评深度:赵全胜谈旅美学人的情怀
http://www.CRNTT.com   2023-03-24 00:13:10


1981年赵全胜在北京大学的毕业照 赵全胜提供
 

  当时正在北大短期执教、后来成为赵全胜导师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所长斯卡拉皮诺教授建议赵全胜去伯克利,因为首先他认为伯克利的亚洲研究比耶鲁更强,其次他愿意让赵全胜当他的教学和研究助理,这样在美留学就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赵全胜终于选择了伯克利,其开放、创新、多元的校园风气深深吸引着他,更让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回忆起赴美留学的初衷,赵全胜说,当时主要有三个想法:第一,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所谓开放其实就是对西方开放,所以当时希望能走出国门看看西方社会是什么样的。第二,自己当时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大国关系与大国战略,主要研究中美苏三角关系。既然研究美国,就一定要到美国。第三,当时美国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经济上都全面领先;而中国的国际关系、政治学由于文革影响,百废待兴,他想到这个学科前沿国家去学习。

  1981年9月,赵全胜动身赴美留学。当时中美之间没有直飞航班,要在日本东京中转。赵全胜听从北大美籍客座教授布里吉的建议,在东京转机时在布里吉教授执教的日本圣心女子学院停留了三天。第一次出国第一站到的是东京,赵全胜由此与日本结下了缘分。加上198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如日中天,触发了赵全胜改变研究方向的想法--他在伯克利的博士论文课题定在了“美日外交政策制定比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