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克服风险挑战 夏粮主产区丰收在望
http://www.CRNTT.com   2020-06-07 15:51:46


  中评社北京6月7日电/据新华社报道,芒种到,麦金黄。眼下,我国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一台台收割机在麦田里往返穿梭,丰收在望。

  面对暖冬、新冠肺炎疫情、病虫害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各地通过超常规助农措施,努力降低疫情等对夏粮生产的影响,取得了积极而明显的成效。那一粒粒归仓的收获,是对耕耘的回报,更是中国应对挑战开启新局的底气。

  历艰辛:开镰来之不易

  时下的江淮大地,蓝天下金色麦田耀眼夺目。

  “今年小麦从种到收遇到不少困难,没想到收成还挺好,亩产比去年要高200斤。”张海清是安徽省定远县种粮大户,流转了1200多亩地,种了多年的麦子,今年格外感慨。

  冬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七八个月时间。作为每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产量受制于天气好坏、病虫害轻重等多重因素。

  张海清的麦子去年10月播种,今年5月28日开镰,“播种时遇到乾旱,好不容易麦子种下去了,返青田管时又遇到疫情。”

  “县里给我开了运送农资的绿色通行证,农技人员通过微信群及时提供信息,开具个性化的‘田管处方’。”张海清说,得益于政策“及时雨”,小麦保住了。

  5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午季小麦各主产省相继开镰收割。截至6月4日17时,安徽、河南两省已分别收获小麦4049.6万亩和6900万亩,收获进度分别达到94.2%和80.7%。

  “疫情给今年小麦生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除草、施拔节肥、防治赤霉病等全都不能耽误,否则产量必将受创。”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董召荣说,“重重考验之下,开镰丰收着实来之不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