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国民党海外代表吁深化九二共识共创两岸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20-06-29 00:11:30


左为中国国民党美西南支部主任委员谢宗煌 右为资深中文媒体负责人蒋天铎(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屏幕截图)
 
  中国国民党美西南支部主任委员谢宗煌表示, “九二共识”不应该成为历史。更应该继续加强深化。首先,所谓四大支柱及论述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退步。“九二共识”让两岸得以和平发展,而四大支柱及论述目的变成“抗中”、“防中”,自我封闭。说白了,不与大陆来往与和平共处,海峡就没有安宁,台湾人民的生活怎么过下去!
 
  其次,四大支柱及论述只有国民党自己的片面主张,只谈台湾,谈“中华民国”,没有谈到大陆及处理两岸事务的想法跟主张, 那双方如何对谈下去? 各说各话,损失的是台湾人民的福祉、安危与利益。 

  再者,四大支柱及论述是所谓部分“专家学者”闭门研究的建议案,在没有广泛咨询大家的意见之前,就冒然公诸于社会。事前没有听取地方基层,甚至是在中国大陆的台商及广大海外党员、侨胞的意见。建议案及论述先入为主。这种由上而下的改革,脱离基层党意及民意。虽只是一个建议案,但伤害与误解已经造成。
       
  用四大支柱与新的论述替代“九二共识”是无法执行的。 “九二共识”是双方保持模糊的空间,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没有“九二共识”,双方无法谈下去!台湾有台湾自己的制度及生活方式,大陆也有大陆自己的制度及生活方式。两个地区有不同的制度及生活方式,彼此要尊重。所以才要有“九二共识“。如果没有“九二共识”, 那如何跟大陆去和平发展,台湾在国际上可能优先吗?走得出去吗?没有“九二共识”台湾没有办法跟大陆和平发展经济,两岸就无法创造双赢共享繁荣。

  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顾问会召集人吴程远认为,“九二共识”是一套集两岸中国人政治智慧之大成的论述,在任何人对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在“九二共识”的态度上评论之前,先要厘清几件事:江主席在自己身份上的认同,中国国民党是否对“中华民国宪法”的内涵有改变之意图,江主席对国民党还有多少改革的时间,“九二共识”若废除或淡化,是否就能为国民党换得足以赢得胜选的政治能源?

  江启臣委员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 民族上的认同是高于政治的共识。面对台湾诡谲的政治态势,“九二共识”的论述上确实强化了“两岸现阶段分治”事实之必要,其次,无论谁担任党主席,都不会、也没必要推动一中宪法实质内涵的改变。民进党彻头彻尾不承认“九二共识”,但对于“九二共识”所带来的经济益处,政局上的稳定,则是全盘接收。虽然蔡政府官员多次公开表达期盼ECFA能持续,届时若大陆同意在没有“九二共识”前提下为民进党当局延续现有政策,国民党坚持守护的“九二共识”恐怕沦为废纸。

  国民党年轻世代跟天然独们所受到的,是同一套的台独教育,对于“九二共识”同样不熟悉,不理解也不愿深究,这是时代的必然,江启臣主席在“九二共识”的处理上,需要考虑到即便国共双方在未来仍达成某种新共识,这个新共识也未必比现在的“九二共识”更为台湾选民所接受,就算有新共识,也难以避免沦为下个被拉黑的“九二共识”。

  从李登辉开始到民进党二次全面执政,台湾在两岸议题上的谈判竞争力早被大幅削弱,以政治及法律手段箝制倡议两岸和平的力道却是越来越大,国民党已经没有时间,若无法及时重回执政,有再崇高的理想与政治情怀,终将都是南柯一梦。

  目前“九二共识”在台湾被形塑为一国两制,国民党必须把被曲解的两岸论述,拨乱反正,藉由“九二共识”的重点重置,来强化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的认同,两岸在产生任何新共识之前,“九二共识”没有走入历史的可能,废除或淡化“九二共识”并不会让国民党赢得胜选,但把“九二共识”的比重拉回到两岸的互重与互信,可消弭民进党长期灌食给台湾民众政治上的被牺牲感。江启臣在这个时刻愿意出来承担,建议国民党人士以及前主席们,应该给予尊重、信赖及更多的空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