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评:从内地产业布局看,香港准备好了吗?
http://www.CRNTT.com   2024-09-10 15:13:20


  中评社北京9月10日电/网评:从内地产业布局看,香港准备好了吗?

  来源:大公报 作者:沈可为

  来产业由前沿技术的突破推动,对于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未来产业代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巨大的拓延潜力。及早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能够为长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近期经验可以看到,通过提前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究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群。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初步形成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等目标。

  步入2024年下半年,国家未来产业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政策体系持续完善:针对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区域布局逐渐清晰:如上海设立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三个未来产业先导区。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新一代移动通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领域接连取得突破。

  “建设科技强国与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座谈会早前在香港科学园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新产业革命也会深刻改变产业形态。潘教授总结道,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是形成“三大业态”,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会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香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则表示,近一段时间来,国家对创科发展的重视,也为未来的创科发展指明方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