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2日电/环球日报发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文章指出,今年是中韩建交30年,两国关系面临提质升级重要机遇。然而在网络世界中,两国网民却周期性地出现文化冲突。这背后,是有人在刻意设置争议话题扰乱民意。
从2020年的华服、韩服之争开始,中韩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摩擦越来越激烈、爆发摩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部分韩国民众对于中韩历史渊源的敏感心态,成因复杂,一些别有用心的NGO更是借机推波助澜,煽动中韩民间的抵触、对立情绪,将矛头指向中国。比如,它们刻意截取部分中国网民的激烈留言,蓄意制造关于历史、文化、领土等争议话题,幷声称“中国网民正对韩国文化实施网络暴力”,呼吁“全世界反对中国过激的民族主义”……种种恶意带节奏的玩法层出不穷。显然,这些NGO也是有KPI的,每年必须制造一些事端才能获得幕后来自韩美日,甚至我国台湾民进党的经费。
韩国NGO网络外交使节团(VANK),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VANK成立于1999年,自称其目标是让世界网民正确了解韩国。今年2月,VANK制作了介绍韩国春节和春节文化的海报,旨在应对亚洲各国的春节被宣传为“Chinese New Year”。VANK挑起的这类自嗨式闹剧,长期肆意放大中韩两国民众在历史、文化等细节上的争议。
像VANK这类的NGO在韩国不止一个,这些别有用心的NGO挑起中韩网民的对立冲突,背后还有一个关键概念,即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敌对势力的新策略——“加速主义”。过去五六年以来,国内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舆论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帝吧”出征到“饭圈”女孩出征,年轻一代的自我认知与传统的公知、大V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时代性的翻转。对于他们而言,主旋律、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都是可以无缝衔接式地自然接受。
而敌对势力也开始适应这一新的文化症候,幷开始“因势利导”,这也是“加速主义”这一对华意识形态新策略能够浮现出历史地表的基本背景。在国外舆论界,一些境外势力会刻意将某些关于中国的负面言论或谣言传播到网络上,例如在“《闪耀暖暖》韩服事件”“李子柒做泡菜、柿饼被韩网民围攻”等连续几波中韩网民对线的过程中,敌对势力会通过各种手段煽动、利用我国不明真相的青少年网民的爱国情绪,故意引诱部分青少年发出一些激烈言论,从而截取符合他们预期的一些激烈言论内容再次向国外传播,由此达到内外挑拨、反复发酵的卑鄙目的,助推一些海外国家的“排华”情绪。VANK这些见不得人的招数,就是“加速主义”这一意识形态新套路的具体表现。
对于这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新套路,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一来,这一青少年群体已经可以轻松地通过微博、知乎、B站等网络社区以及直播、游戏等过去看似边缘的领域参与公共意见表达,这些公共意见表达也已经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公共外交。二来,我们对于敌对势力“加速主义”的意识形态新策略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和体认,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更是尚没有能力区分哪些是圈套、哪些情况下是被人为设计。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两三年,尤其是去年以来,很多领域都集中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臭名昭着的“大翻译运动”中,韩国的一些NGO就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小丑角色。
这幷不是孤立现象,因为在背后,是明确围堵我国的新一轮“颜色革命”。新一轮“颜色革命”所纠集的各类极右翼势力,在近年来已经完成网络化、匿名化、去中心化的结构性转型,幷通过绑架以“韩流”为代表的当代粉丝文化,挑拨、煽动和教唆世界各国海量不明真相的青少年。
眼下韩国和中国的文化互动越发频繁,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双方可以进一步整合的利益空间十分可观。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更要着眼于国家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切不可让“韩流”等流行文化被“加速主义”等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新策略及其变种所利用和操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