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深度:胡继平谈中日关系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2-06-23 00:12:1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日本问题专家胡继平(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日本强化介入台海问题的主要动因有哪些?中国应如何应对?

  胡继平:日本的目标是牵制、遏制中国的崛起。它试图以两个问题为抓手,让日美同盟绑得更紧,不让美国离开东亚地区。一是钓鱼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近两三年来,日美包括首脑会谈在内的几乎所有高层会谈,不管是面对面,还是视频会议、电话交谈,都要把“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作为重要内容强调,甚至放在首位。这是很异常的,因为我们知道,钓鱼岛的领土主权争议不是近年才有的,日方加强了在钓鱼岛的存在,中方也在宣示主权,但双方都在避免发生冲突,东海形势本身没有那么紧张,更没有剑拔弩张。日本如此反覆强调,目的是一方面拉紧日美同盟,另一方面离间中美关系,因为这样必然会激化中美矛盾。在这里,钓鱼岛已经成为日本的一个战略工具。第二个抓手就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更重要。日本的政策是明确阻止中国大陆采取行动。这表面上只是不希望出现两岸军事冲突,但实际上在吓阻中国大陆采取行动的同时,为“台独”壮胆,从而使和平统一更难实现。所以它不仅是在吓阻“武统”,也在破坏和平统一,也许这才是其真实目的。安倍等人期待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战略清晰”,还有一个目的是希望中美“摊牌”、在战略上走向彻底对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排除外国干预,中国追求的和平统一就很难实现。因此,个人认为中国应该更加坚定和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具体有两点。一是表明中国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并且为此会尽最大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什么方式统一要得到别国的同意。二是表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别国希望以和平方式统一、不愿看到两岸冲突当然可以,但这不意味着它有权决定中国怎么统一。中国应该把这些立场更明确地告诉国际社会,得到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日本积极介入俄乌冲突,紧随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有其怎样的考虑?

  胡继平:我认为,日本对这次俄乌冲突的反应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对俄关系。日本和俄罗斯可以说是“世仇”。从近代开始,俄罗斯就是日本在亚洲扩张争霸的最大对手,这也是1904年日本挑战日俄战争的主要原因。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与俄罗斯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权益。二战期间,两国1941年签署《日苏中立条约》,有效期5年。后来苏联认为日本援助德国对苏战争已经违反条约,1945年8月宣布中止条约并进攻侵华日军。但日本认为是苏联违反条约、背信弃义,因而迄今一直怀有怨恨。战后,日本想解决与苏联、俄罗斯之间的南千岛群岛即“北方领土”问题,但始终没有取得进展。安倍担任首相期间跟普京会晤27次,是他见面最多的外国首脑,但领土问题仍没有突破,日俄关系也无法根本改善。这次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受到美欧制裁、孤立,日本趁机加入美欧阵营谴责、制裁俄罗斯。这是日本对俄外交的一次大调整,由此造成的日俄关系倒退,恐怕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

  二是从对华角度看,是日本构筑对华战略包围的一次最新努力。俄乌冲突以来,日本趁机再次炒作中国威胁,渲染“像俄罗斯那样以实力改变现状的危险在东亚同样存在”,把中国跟俄罗斯捆绑在一起加以抹黑攻击。今年日本将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安全档,为此执政的自民党4月给政府提出建议,其中把中国明确定位为“重大安全威胁”,并表示日本在俄乌问题上坚决和北约国家站在一起、采取同样措施,目的就是换取北约国家将来介入亚洲安全。也就是说,日本是把这次冲突作为构筑对华战略包围的一次机会来利用的。

  第三是国际秩序的角度。目前的国际秩序是由二战的战胜国主导建立的,日本认为这个秩序对它不公平。日本一方面想通过安理会改革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大自身权力;另一方面在悄然推动以价值观划线形成新的国际秩序。日本外交上提出的 “自由繁荣之弧”、“民主安全菱形”、“价值观外交”、“自由开放的印太”等,都是以价值观作为抓手在外交上重新划线,以此作为甩掉战败国历史包袱、在国际上孤立中俄等国的外交手段。日本此次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也明显体现了这种动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