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数字科技要全面助力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20-08-20 13:26:23


 

  一是“互联网+”的“流量驱动”效应。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连接社会万物,利用互联网构建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数据、开放的应用、开放的系统,实现人人互联、机器互联、城市部件互联、内容互联,从而更好地汇聚社会流量,以数据流引领人群流、资金流、货物流、交易流,利用互联网共享驱动社会中各环节、各要素互联互通,使得服务便捷化、资源均等化,促进各类互联网服务的模式创新。

  二是“大数据+”的“数据驱动”效应。数据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管理等传统要素同等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利用大数据可以推进构建社会数字资产,以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思路,构建数据模型,建立可以快速使用的数据资产体系,同时构建数字化模式,用数据科学的视角,分析数据,发现数据的商业价值,最终实现数据驱动业务,数据指导决策,使得数据成为一种新的产品,成为业务流程的依据,重构商业模型,推动产业发展从资本密集、人力密集转向数据驱动转变。

  三是“人工智能+”的“算法驱动”效应。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可以整合社会的各种系统和服务,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优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与合成、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面向新的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知识融合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各领域应用的机理模型、知识模型、物理模型等和数据模型融合,实现跨界创新和智能服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