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大公报:落实“健康码” 对接抗疫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21-09-30 11:07:17


  中评社香港9月30日电/大公报30日社评说,香港市民急切盼望与内地恢复通关,这也是特区政府全力推动的要务。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昨日表示,两地代表上周在深圳的第一次对接,坦诚交换意见,认真讨论如何为通关创造条件,包括“香港健康码”的应用,并争取尽快召开第二次对接会议。这是特区政府首次证实将推动“健康码”制度。香港走出这一步真不容易,前后花了近一年时间!

  社评说,“健康码”是内地迅速有效控制疫情的法宝之一,经受住了多次考验。包括大公报在内的各界舆论一再呼吁,香港应该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健康码”制度,一来用于追踪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二来为与内地恢复通关创造条件。特区政府去年5月表示将研制“香港健康码”,11月已完成相关转码系统。去年底,“回港易”政策推出时就已实现与粤澳两地健康码的转换。

  即是说,类似“港康码”的平台其实早就存在,但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并没有推广,取而代之的是采自愿原则且没有追踪功能的“安心出行”。香港目前在抗疫方面实施的是“一港两制”,对居内地及澳门港人是“港康码”,对其他市民则是“安心出行”,这是不正常也不科学的。

  社评说,“港康码”未能全面推广,原因在于香港社会存在一种“大香港”心态,盲目自信甚至自我迷恋,有人对内地的一切抱有怀疑、不信任甚至抗拒的心态,有人担心被扣上“内地化”的标签。修例风波爆发后,这种情绪更强烈了,反对启用“港康码”的借口则是所谓“保护私隐”及“两地民情不同”。早前的全民检测、强检等措施亦都遭遇不少阻力,其实出于同一种心态。

  没有“健康码”制度,这是香港抗疫防线的一大漏洞,导致事倍功半,整个社会、经济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早有舆论指出,香港没有与内地对接的“健康码”制度,这是迟迟未能与内地通关的原因,而政府官员昨日在立法会上的回答,间接证实了有关猜测。

  香港是全国抗疫联防联控的一部分,香港恢复与内地通关的关键,在于抗疫机制对接,确保香港不会输出安全风险,即使出现确诊个案,也可以通过“健康码”等行之有效的机制,迅速控制疫情。落实“健康码”可以说是与内地通关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在加强外防输入、高效的流调溯源等工作,香港也要与内地看齐。香港做好了自己的抗疫工作,让各方面放心,通关自然是水到渠成。

  社评说,兜兜转转,寻寻觅觅,香港又走回“港康码”的原点,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最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事实上,要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全力参与大湾区建设,必须在制度上、规则上对接,更需要在理念上对接。说到底,“一国两制”是香港的最大优势而不是障碍,香港要有新发展、新未来,必须善用中央支持政策,调整心态,去除“心魔”。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