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地位尚难撼动
http://www.CRNTT.com   2019-08-26 11:27:14


 
  尽管印度劳动力便宜,但对于制造商来说却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中国劳动生产率要比印度高5倍。这是麦肯锡的数据。也就是说,竞争优势在中国这边。麦肯锡强调,印度工厂装备差,生产不是自动化,经常停电,交通基础设施状态不佳。对于厂家来说,这都是增加成本的大问题。

  世界级的厂家幷不急于从中国离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国家暨G20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飞彪认为:中国在未来数十年仍将是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心。理由有几点:

  “第一,在2050年之前,虽然印度总人口将超过中国,但中国的劳动人口总数仍是世界数一数二,超过8亿,这是支撑制造业的基础;第二,中国人口红利虽然已经结束,但却已转变为工程师红利。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在全球遥遥领先;第三,以人工智能、多维智造、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生态。未来,普通劳动力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将大幅下滑。中国庞大的高素质人口总量,且在工业4.0技术群上的领先地位,能够确保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的地位;第四,中国有深厚的工业基础,产业聚集度高、产业齐全度与规模效应良好,且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这些都是中国保持制造业地位的坚实基础。尤其中国拥有在全球居首的庞大市场潜力,更是确保中国全球制造中心的优势条件。现代化智能制造时代,产业链短化已成趋势,制造业要接近需求市场。”

  徐飞彪表示,新时代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悄然生变,人口规模优势如果利用不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成为劣势。贸易争端中,部分产业的确开始转移至周边国家,但这个趋势不是最近才有的。数年前就已开始。这是开放市场经济下全球产业链的自然过程。水往低处流,哪里成本低,产业就转移到哪里。因此,一些附加价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业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进行转移。贸易争端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但同时,中国近年每年外资流入仍然保持全球前列,一些高端产业保持流入趋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