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亮丽成绩的背后,全赖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澳门居民的努力。特区初创时,澳门特区政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号召全体居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克难关,并且在过程中注意与居民分享发展的成果,让居民获得努力奋斗所应得的回报。事实上,从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中国心、澳门情"的竞选纲领,到崔世安提出“传承创新、共建和谐”,再到贺一诚提出“协同奋进、变革创新”,都充分体现了澳门居民真切的家国情怀。“爱国爱澳”成为了创建澳门特区的主旋律和建设澳门特区的主流力量。在“爱国爱澳”精神的引领下,澳门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让全体居民同心一致,克服SARS、“天鸽”和“山竹”风灾、外部势力的冲击图谋,以及最近的新冠病毒疫情。
在我看来,“爱国爱澳”的政治基础得以夯实,是基于四个决定性因素。
一是政治引领。澳门一向与祖国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早在1960年代,澳门已有传达中央重大决策和人大、政协两会精神的传统,回归后逐渐形成恒常机制。通过精神传达、座谈会、宣讲会等,让社会各界及时和深入瞭解、掌握国家重大决策的背景、内容和目的,统一思想认识,并通过报告会议情况,公开、透明地接受社会各界的建议和监督,以最广泛、最直接的方式让澳门特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和治理实践,结合“一国两制”方针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并藉此促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澳门特区的层次,坚持并完善“爱国者治澳”原则,通过修订《行政长官选举法》、《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法》、《就职宣誓法》等法规,把公职人员资格审查的判断标准具体化,强调宣誓效忠的严肃性和法律后果,使“爱国爱澳”的政治引领贯彻到具体履职。
二是文化滋润。澳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有许多特殊的优势,其中最重要、最具价值、最能作出贡献的就是文化。澳门作为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的交流平台,由旧城区核心内22座建筑和8个广场前地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在200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获得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自回归以来,澳门的学校、社团机构在教育、文化部门和澳门基金会的组织下,长期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近年为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而着重培养青少年加深对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国家最新发展的认识,推动澳门居民与内地居民密切交流交往,例如举办“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计划”、 “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 “澳门青少年学生航天科普交流活动”等,加深他们对国家发展、民族文化、地域风情等的认知和瞭解,增进澳门与内地省市青年的情谊。“澳门中学生历史知识竞赛”和“历史文化大使培训计划”等品牌项目,也在本地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2023年8月成立的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以团结文化界爱国爱澳力量、对接国家政策和项目、推动澳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与文化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加强与祖国内地合作,促进国际人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