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促消费政策落地应遵守市场相关法律
http://www.CRNTT.com   2020-03-25 08:51:11


  中评社北京3月25日电/在1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文旅部、市场监管总局等4部门就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关情况介绍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复工复产、恢复营业的主体责任,抓紧消除市场抑制因素,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在文旅、餐饮、汽车、家电以及养老、育幼等方面,将有更多利好政策落地。

  促进消费市场复苏,不独是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经济运行的首选措施,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在提振市场信心上的不二之选。最近几天,一些国家政府出台了提振消费措施的法案,其要旨是直接给国民的口袋里塞钱,鼓励国民大胆消费,以拉动经济。除此之外,给小微企业补贴,为航空公司、旅游饭店以巨额补贴等措施,都在落地实施当中。从中国各地复工复产的节奏看,这样的措施也同样是各地政府相关政策的倾斜所向。

  上周,各地纷纷推出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为此,有的地方推出了“消费券”,还有的地方则出台了“生活节”,旅游景点集中地设立了“旅游业纾困资金”。这些政策向消费领域倾斜,无疑是符合市场效率的最优之选。不过,在这些政策落地时,其具体程序和实施办法也必须符合市场规则,遵守依据市场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否则,这些政策在落地之后就要走样变形,最后白白浪费钱财,贻误市场振兴的时机。

  上述一些政策,确实属于救急和救济性的特殊政策。这也就是说,在市场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政策措施出台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些特殊政策,只是在出台的时限、力度和倾斜对象上有所特殊,在符合市场规则、遵守相关法律方面却并无特殊之处。绝不能因为疫情冲击较大,复苏压力空前,就置市场规则和相关法律于不顾,任性所为,这样做不仅违反法律法规,也会使政策落地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与政策制定初衷相反的结果。

  比如,有的地方在推出促进消费政策时,相关措施的落地点,只限制在一个电商平台上,将其他所有同类或不同类的电商平台、消费服务平台都排除在外。这样的操作,不仅使人看不懂,也让人起疑。出台这种措施的地方,难道提振市场、振兴经济所指,目标只是一家电商平台?难道促进了一家电商平台的振兴,就能促进本地消费乃至经济的全面复苏和振兴?在没有按照相关法律经过公开招商程序的情况下,那一家电商平台是如何确定的?

  类似问题不清不楚,必然给各种风险、尤其是道德风险留下敞口。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及早介入、调查和纠正这种做法。

  来源:光明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