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沈而忱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徐泽:深港互相离不开 可从四方面深化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20-11-21 00:23:50


 

  第二,围绕国际创科中心建设重点发力,集中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鲜明地将建设国际创科中心作为深港合作的重点。他具体指出,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的协同配合。徐泽提到,深港两地在创科方面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和条件,更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创新生态持续完善,科技改革走在了前列;香港具有一流的科研能力,在基础研究和产品设计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通过两地的优势互补,可以实现基础科研人才培养在香港产业化商品化在深圳形成贯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分工格局。目前在各方的推动下,大湾区创科合作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一批有利政策措施正在密集出台,一些大的项目也在稳步的推进,不少合作项目也已经见到成果。尤其是在本月的一日起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在不少制度设计上均为国内首创,为补齐科技创新发展短板,进一步发展两地的科创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徐泽表示,接下来的深港合作应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突破口,在创新科技合作方面集中攻坚,尽快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河套合作区的建设应该有大格局大作为。他提出,科技创新合作区要集中科技人员科技企业,但配套服务同样重要,比较而言,深圳方与城市的中心区紧邻,配套服务较好;香港方则似乎没有便利的市政服务功能。他认为,解决此问题不仅有利于科技人员企业的进入,还能带动香港北部新市镇的建设。

  第三,充分利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条件,推进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今年10月11日,中央发布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在中央的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的更多的自主权。徐泽指出,中央首次提出了综合授权的概念,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的体系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这为推动规则对接、机制衔接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当前,内地与港澳的跨境合作当中,规则、机制不衔接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医疗、科研、知识产权等方面。无论是人流、物流、资金流还是信息流,都需要有新规则、新机制来解决流动顺畅的问题。综合授权的方式,将为部分长期困扰两地合作的核心难题提供解决路径。深港两地应该充分把握开展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勇于和善于进行制度创新,打破种种壁垒,开创出一个新的天地。

  徐泽表示,今年以来的这场全球疫情又提出了新问题,如果没有一套团结合作的防控疫情机制,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当前香港与内地之间是还仍然处在基本打不开门的状态,已经给两地尤其给香港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损害。如果疫情常态化化,肯定会给香港造成无法承受之重,深港合作乃至大湾区建设更是无从谈起。拿出一个两地认可、有效合作的防控疫情机制,其意义远不止于重启香港经济,重启深港合作,或许对全球防控疫情的合作都会有积极启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