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映真 辛苦却难割舍
“陈映真在台湾的思想界比较特殊,他有着历史的关怀,还有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蓝博洲这样评价陈映真。
蓝博洲坦言,自己的阅读之路其实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他最开始进行政治上的阅读是从读柏杨开始的,后来又开始读李敖,读的也都是禁书时代的柏杨和李敖。但是却很快丢掉了这二位的作品,因为这二位的作品只是给了他反抗当时的国民党的勇气,并没有告诉他当时国民党治下台湾社会种种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读了陈映真之后我才有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蓝博洲表示,不同于柏杨和李敖,陈映真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宏大的历史,包括日本的殖民统治给台湾带来的后遗症,内战冷战结构所造成的两岸分隔的历史悲剧。陈映真的这些作品使蓝博洲的视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台湾那个“反共戒严”的年代,本来可以像大部分人一样一无所知,但是读了陈映真之后,蓝博洲便开始去关心台湾社会的各种问题,也因此有了越来越重的负担。这可能会让人觉得很辛苦,但奈何又离不开,蓝博洲正是这样一步步成长的。
关怀社会 形成朴素社会主义倾向
1949年之后的台湾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整个思想界的空白,在这段时期大陆的作品不能读、台湾日据时期的作品也不能读。直到1975年,坐了七年牢的陈映真出狱之后,同一些朋友创办了《夏潮》杂志。《夏潮》开始去讲台湾的历史,讲孙中山思想这一国民党的进步一面,讲台湾日据期的历史文学,也有对大陆的关怀,对第三世界的关怀。这在台湾是非常难得的。
蓝博洲在中学年代接触到《夏潮》杂志,工人家庭背景的出身使其很容易就被《夏潮》的倾向所吸引。“之前也曾大概看过一些资产阶级的刊物,觉得并不合调。因为它们没有社会底层的关怀,而这种关怀正是《夏潮》所具有的。”这大概是蓝博洲后来形成朴素的社会主义倾向的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