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美国广角 ->> 中美关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社评:美国推进对华金融脱钩谈何容易?
http://www.CRNTT.com   2020-07-07 00:03:38


 

  彼得森的报告指出,资本市场是全球性的,拒绝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并不会阻碍这些公司获得美国资金。美国机构投资者和美国居民只需在香港购买,即可持有他们想持有的中国股票;通过纽约证交所投资中国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也可以在香港投资这些企业。美国退市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似乎是香港联交所。

  禁止美国联邦养老基金投资中国股市,其效应同样也是微不足道的。彼得森的报告分析,联邦节俭储蓄计划(TSP)原计划从2020年中开始,投资45亿美元于中国股市,但在总统和国会议员的压力下,这一决定在5月已被暂停。然而这种行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与2019年底5600亿美元的TSP基金资产相比,可能投资中国股市的45亿美元只不过是一个零头。与美国居民持有的约2600亿美元中国证券相比,这一数额也很小。

  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已经出手的两个金融“脱钩”举动,影响有限,效果不彰。现在需要关注的是,美方因为中国实施“港区国安法”而对华实施的制裁措施中,会动用什么金融大棒。首要的是特朗普可能签署的“香港自治法”,可能对被美方认定为与受制裁个人和实体有业务往来的中资银行进行制裁。

  不管动用什么手段,只要美资公司在香港是巨大的既得利益者;只要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持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美国“鹰派”的对华金融“脱钩”之举就得不偿失,难以得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