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军情网 ->> 军事热图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部队:壮志凌云向海天
http://www.CRNTT.com   2020-09-03 11:36:33


 
  “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懂得,我们是起降在航母上,更是起降在乘风破浪的‘中国号’巨轮上。”张叶如是说。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由此迈入“双航母时代”。张叶在LSO工作站指挥着舰的镜头在电视新闻中定格。

  他说,在这个重大历史时刻,LSO战位的出镜,是一种“赶上了好时代的幸运”。

  飞行员们清楚地记得:视察舰载战斗机部队的那一年,习主席郑重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置身于时代的坐标系,让包括LSO在内的各个战位,都有了一种“时间不够用”的紧迫感。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干,必须争分夺秒。”细数过去一年,王亮说,他们多数节假日都在执行任务,全年共有200多个飞行场次,LSO成了最繁忙的战位之一。

  今年抗疫期间,两则关于中国军队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4月16日,经习主席批准,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撤;4月13日,海军新闻发言人介绍,根据年度计划安排,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展开跨海区实战化训练。

  此次“出远门”,比以往任何一个航段、任何一项任务都贴近实战,走一路、飞一路、对抗一路,实现了飞行架次、训练难度、对抗强度的多方面突破。在LSO战位上,戴兴明显感到战机放飞和回收的速度加快。

  这些突破,注定将被记录在舰载航空兵发展史册上。但戴兴认为,还是不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