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中宏观审慎政策是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20-10-24 10:28:19


  中评社北京10月24日电/据新京报报道,10月23日,央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的主要内容有八方面,包括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及健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制度等。两天前,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刚刚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谈到宏观审慎监管,并透露《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拟于近期发布。

  什么是宏观审慎政策?有一个工具就在我们身边,即购房按揭贷款首付比。“房地产市场忽冷忽热,需要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逆周期调节,其中一个工具就是首付比。”原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央行自2003年引入这一政策以来,已多次根据形式变化调整最低首付比要求。此外,宏观审慎政策还通过调整银行资本金要求、加杠杆限制等影响资产价格。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有业内机构介绍,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信贷等传导渠道,宏观审慎政策作为有益补充。一旦利率等总量政策难以兼顾不同市场主体的差异时,实体经济低迷下各种顺周期因素叠加后可能使实体经济出现超调,此时需要宏观审慎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重新激活实体经济。

  推动各国央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潘功胜在21日演讲中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中央银行很多反思,个体金融机构的稳健并不代表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健,需要弥补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应对,以防范系统性风险顺周期积累以及跨机构、跨市场、跨部门和跨境传染。

  防范系统性风险一直是重要课题。事实上,此前十九大报告就提到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而后央行于2019年设立宏观审慎管理局。本次《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填补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空白,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明确宏观审慎政策目标,以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穿透式监管为重点,健全金融机构逆周期资本缓冲、风险准备金、压力测试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

  《征求意见稿》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健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制度。明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识别、监测分析、并表监管以及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实施。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审批和监管规定。明确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认定、检查评估和监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