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
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特聘教授张其禄表示,两岸若发生战争,无论结果为何,皆将付出惨痛代价。因此,如何避免落入囚徒困境之两岸博弈赛局,他认为应跳脱旧有思维模式,创造新的“局势”,才能朝向两岸共容、共融以及共荣的方向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遭遇重大冲击与挑战,既有内外部因素的冲击,也有大陆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影响,以及民进党当局限制性措施的阻挠。其中,他指出,在现阶段美国持续对华发动贸易战、科技战,并强制跨国企业调整订单来源地的情势下,民进党当局将此视为“倚美脱中”的机遇,而有些台资企业见猎心喜,开始全面转向欧美市场。但从长期走势看,任何企业都需要应对三大趋势性:一是逆全球化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走势?二是美国及欧洲的再工业化能否实现?三是中国大陆经济能否保持5%的稳定成长?台湾经济发展的“半边陲”形态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是选择作为“中华民族经济的一份子”还是可能成为“弃子”,端视台湾经济与工商界的选择!
盛九元认为,深化两岸合作、深耕大陆市场是现阶段进一步推动台湾经济发展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方向。他也具体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推动两岸合作的机制化建构,机制化合作对于现阶段两岸经济融合具有积极作用,可降低两岸贸易、投资的障碍。二是探索实现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动能,包括扩大两岸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寻求新的产业方向、建构健康有序的两岸合作模式。三是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方式与路径,将使两岸经济合作成果更多的惠及普通民众,从而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在自由讨论环节中,两岸学者也积极踊跃发言,就两岸和平统一机会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可行性等问题交换观点。其中,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马准威表示,两岸和平统一的机会没有消失,我们不应过于悲观。他也指出,以其对学生的观察,台湾年轻人对蓝绿或红的偏见很少,并没有特殊政党倾向,且对政治表现出冷感,没有意识形态,这也意味着青年群体是存在可塑性的。他认为,沟通可以避免误判,可以让双方往前走,建议应恢复两岸学生交流和民间交流,以促进更瞭解彼此而拉近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