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海军转型建设催生新时代士官队伍 
http://www.CRNTT.com   2019-09-05 16:49:06


 
  “投放灭雷具。”舰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随即,王文强指挥启动舰艉吊车,张开机械大臂将挂载好灭雷炸弹的灭雷具投入水中。

  500米、400米、200米,当灭雷具靠近目标后,王文强指挥按下投放按钮,灭雷炸弹被精准投送就位并引爆。“轰”的一声,一个60多米高的水柱冲天而起。

  这是去年夏天,一次水雷实扫演练的场景。猎雷成功后,王文强第一时间冲回房间,详细记录下刚才的几个关键数据。

  一一对比后,他发现与经验推算的数据有较大出入。面对这个结果,王文强倒吸一口凉气:“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这次论证,不掌握这型装备的极限参数,打起仗会付出血的代价。”

  反水雷作战是世界海军公认的一大难题。水雷有多厉害,扫雷兵最清楚:1000吨的船,它可以轻而易举地炸成两截;上万吨的巨舰,它也能让你瞬间瘫痪。

  “水雷作为可以起到战略作用的战术武器,涉及磁场、声场、次声场等多种物理场,具有难以识别的隐蔽性和巨大的破坏力。”大队长董刚介绍说,反水雷作战要求官兵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关于爆炸产生声波的数据还不够完整。”深夜,灯火通明的大队士官专家工作室内,围绕不同水深和地形,手雷爆炸产生的声波最大引爆距离的讨论还在继续。这已经是今年初以来,士官专家在一起会诊集中攻关的第3个课题。

  士官专家组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战场一线、服务于战场一线——

  面对海上人工打捞作业危险大、效率低的难题,一级军士长张立军设计制作出便携式打捞装置,不仅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还缩短了辨别水下目标的宝贵时间。

  针对灭雷具回收脐带电缆容易绞缠的问题,二级军士长谭爱研究提出从舰尾回收灭雷具的新打捞方案,大大降低了收放风险,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和训练效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