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千万工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乡村实践
http://www.CRNTT.com   2023-09-20 08:33:42


  中评社北京9月20日电/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场域。“千万工程”将农民、农村、农业发展一同纳入省域现代化建设,政策主旨意在弥合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鸿沟”,体现了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就已经将城乡发展纳入现代化省域建设的理念。“千万工程”通过乡村空间的公共供给的强化治理与加速建设,推动千万乡村惊艶蝶变,为省域层面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探索提供了先行实践和宝贵经验。

  空间:作为现代化建设基本单元的乡村

  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海明文章称,21世纪初,浙江“三农”发展面临着现代化“发展鸿沟”,乡村环境恶化,人居环境客观上面临诸多潜在风险和压力。一方面表现为治理不足:农村道路、土地、河流、空气所处的公共空间,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道路不畅、土地污染、河流黑臭、空气污浊,亟须强化治理。另一方面表现为建设乏力:农业“低、小、散”虽带来了一定时段的快速发展,但其对乡村自然资源高耗低效,农村公共空间的环境、设施、服务的供给已处于相对缓滞与不足,亟须加速建设。

  “千万工程”贯彻系统思维,在弥合乡村现代化“发展鸿沟”的战略选择上,以乡村这一融合农民、农村、农业等多元内容的公共空间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单元,从乡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出发,采取“全面整治与示范建设”相结合,精准施策,聚焦“三农”领域治理不足、建构不力等突出问题,推动省域范围内10000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用以响应现代化建设这一复杂的实践。乡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农村、农业等一系列纵深、复杂问题共存共构的公共空间;而且,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乡村,其现代化建设本身也是极为复杂的。至少,就目前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看,还没有出现过像中国乡村这样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现代化发展的创举与实践。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正视、破解的挑战,也是中国人民在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中提出的一个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如何解决,需要高度的建设战略和治理智慧。“千万工程”自2003年开始推进,二十年来始终坚持这一工程的初心和使命。“千万工程”从谋划到推行,始终着眼于乡村现代化发展,强调这一建设的整体性、统筹性;其具体实践将乡村现代化这一内容复杂、进程艰巨的建设,分阶段循序推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因力制宜,量力而行、一体推进,充分体现了这一工程的系统性与渐进性的辩证统一。“千万工程”以乡村作为政策、制度的落脚点,融合了主体、空间、产业,统筹协调、循序渐进、整体推进。这是一个积聚的进程,历经二十载春秋的“千万工程”,其积聚效应让千千万万乡村潜移默化地发生了美丽蝶变。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单元,承载了二十年战略纵贯、政策迭代、制度叠加的公共空间。

  举措:迭代升级与叠加深化

  文章分析,“千万工程”推行二十年,有它的“不变”与“变”。“不变”的是“千万工程”的战略初心——弥合乡村“发展鸿沟”、推进乡村现代化,这是“千万工程”二十年来的战略初心,始终未变。其中,“乡村”这一现代化建设基本单元,正是战略纵贯、政策迭代、制度叠加展开的共同空间,也是积聚效应、蝶变效应涌现的共同场所。作为承接现代化建设战略、政策、制度“赋能赋力”的基本单元,二十年来,浙江一任接着一任干,乡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单元,始终不变。战略初心和建设基本单元这两个“不变”,正是“千万工程”积聚蝶变得以发生的根本保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