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网评:释放“乡贤+”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http://www.CRNTT.com   2023-09-15 16:35:01


  中评社北京9月15日电/网评:释放“乡贤+”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李飘飘

  8月20日,走进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在地里除草、灌溉、治虫、施叶面肥……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槐树乡龙台村地处丘陵地带,特别适宜中药材种植,目前已发展地黄、柴胡、白术、丹参等中药材种植1300余亩。提起龙台村中药材产业,都绕不开郝国平,他在洛阳民生药业公司从事中药材种子培育研究工作,是我国中药材成分含量国标制定成员之一。(人民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在引导乡贤“回巢”上做足文章,鼓励乡贤回到曾经梦想开始的地方,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要着力探索“乡贤+”模式,挖掘乡贤资源、盘活乡贤力量,增强乡贤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乡贤能人荟萃的人脉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乡贤+帮扶”,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力量。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乡贤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要主动发挥自己在资金、项目、经验、思路等方面的优势,围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等,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着力把乡贤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力量,尤其需要乡贤主动担当,在种苗、技术、销售等方面积极开展帮扶,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乡贤+阵地”,为乡村治理带来新钥匙。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促进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要在善治上下功夫。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落实,要发挥乡贤在推动基层治理中的生力军作用,凭借人熟、事熟、村情熟以及具有较大影响力等优势,当好调节矛盾的“中间人”、善于解决难题的“多面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着力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持续发挥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善于建设阵地、搭建平台,通过“乡贤议事”等方式,找到基层治理的“新钥匙”,着力构建自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擦亮新品牌。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乡贤文化根植于乡土和家庭,体现了中国文化重德育的传统,要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要大力弘扬乡贤文化,以深厚的乡情为情感纽带,做到一人牵一人,一群带一群,让更多的乡贤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汇聚起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善于用乡贤文化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更要在传承、弘扬乡贤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擦亮文化新品牌,打响乡村的知名度、提高乡村的美誉度,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合作、更大的发展,在扮靓“面子”的同时,更提升“里子”。

  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重视乡贤,善待乡贤,用好乡贤,助力更多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