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平时 每分必争
事实证明,王武岳的担心是多余的。今年3月,王武岳到基层连队检查工作,工兵连连长郑凯说起这样一件事——
前期,上级要组织一次工兵专业比武。往年,比武人选大多是那几个经验丰富的“老面孔”,很少有年轻军士主动报名。没想到,今年竟有多名士兵积极报名,其中年轻军士占多数,有几名甚至是跨专业报名。
郑凯告诉王武岳,评分细则明确,参加集团军以上比武竞赛可以加5分,在比武中取得前三名加20分。毫无疑问,能获得比武参赛资格并获得好成绩,足以让一名军士在评价中取得高分。
此外,连队会优先推荐年内总分高的军士参评“四有”优秀士兵。反之,一名军士如果在现衔级内分数垫底,原则上不得晋升下一级军衔或延期服役。
后来,连队战友们的比武成绩,让郑凯乐开了花:“我们派出8人参赛,7人获得集团军表彰,前3名全被我们包揽了!新的评价机制起到了很大激励作用。”
走访基层营连,王武岳深刻地感受到了赋分评价为军士队伍带来的动力。在炮兵营,许多军士主动利用周末休息日进行补差训练。一位连长感慨道:“以前,就算派人盯着,个别军士训练都不积极;现在,越来越多人自己加训!”
欣喜之余,王武岳始终为评价过程的“时间成本”问题而担忧。作为代理排长,二级上士杨星负责所在排全体军士的赋分登记工作。他所在的连队有百余名军士,按照周统计、月汇总、季评价的方法为每名军士赋分,确实是一项细致且繁琐的工作。
“登记结果每周全连公示,那么多双眼睛都盯着。加一分或扣一分,都与每名战友的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半点都不能错。”杨星说,有了评价档案公示,每名军士的工作表现一目了然,战友们不仅工作更努力,对赋分登记工作也认真核对,格外上心。
杨星坦言:“事关每名军士的成长进步,没有人会嫌烦。”听到这句话,王武岳心里那块石头,这才彻底落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