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世界 ->> 社论要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日本执意排污入海 既损人也不利己
http://www.CRNTT.com   2023-06-23 17:06:53


  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据人民网报道,在发展核能产业过程中,日本始终标榜自身是“构建核安全文化”的优等生。然而,日本政府面对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污染水问题,决定采取“排污入海”的行为既是其逃避责任的“精心选择”,亦是在非科学验证下的“政治决断”,更是向世界转嫁污染的“理性恶行”。

  排污入海一意孤行

  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将福岛核污水处理后通过海底管道排入大海,引发国际社会普遍质疑。然而,日本政府不顾反对,一意孤行。2022年4月25日,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开始进行核污水排海管道的施工准备工作。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确认排污入海的具体时间在“春夏之间”。日本曾借5月的G7广岛峰会之机,试图为排污入海的决定进一步“洗白”。在日本的努力下,峰会后发表的首脑宣言中指出,G7将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独立调查工作,以确认核污水排放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6月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调查团结束了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的现场调查工作,幷宣布将在6月内公布最终调查报告。

  然而,在调查报告尚未出炉之际,日本政府仍然强行推进排海工程的建设。6月6日,东电公司宣称已经向海底管道之中注入海水,幷将在本月内完成海底管道的全部建设工程。12日,东电公司用淡水代替核污水,开始对排放设施进行为期约两周的试运行,距离真正的核污水入海只差临门一脚。显然,在核污水处理问题上,日本选择的是自己承担环境成本最低、环境代价最小的方案,也是最自私、最不负责任的方案。

  过滤装置问题重重

  多核素去除装置(简称ALPS)是日本对核污水进行处理的关键设备。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东电公司宣称ALPS可以将核污水中除氚之外的六十多种放射性核素过滤到安全标准之内。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东电公司在非科学验证下的“一厢情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