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化训练的硝烟里,常常能看到刘华的身影。从深度参与各项试点建设任务,到带领团队奔波演训场,刘华和战友们被不少部队誉为战斗力生成的“磨刀石”。
一次对抗演练中,刘华带领团队进行作战筹划。他们紧盯未来战争设计高难课目,逼着部队指挥员谋良策、出实招,让参演部队吃了不少苦头。讲评部队暴露的问题时,刘华直指要害、毫不留情。有人提醒他委婉点,他说:“今天演训场上留面子,明天战场上就要丢里子。只要能找到战斗力的短板问题,这种得罪人的事咱们要敢干、要多干。”
刘华培养的学员遍布导弹军营,活跃部队一线。在学员们的记忆里,刘华总是教授前沿的理论、鲜活的战例、演兵场上的第一手资料……
刘华在三尺讲台赢得了属于军校教员的荣光。因为贡献突出,他带领的教研室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堡垒”,自己也被表彰为“新时代火箭军练兵备战模范个人”,胸前佩戴上了二等功奖章。
在静谧的阵地,在偏远的哨所,在荒芜的靶场……无数导弹官兵默默坚守,负重前行,铸就了一座座无言丰碑,托举起一枚枚大国长剑腾飞。
这里有一片“尖兵林”
胸挂奖章、肩披绶带,火箭军某部军官王文龙迎来了军旅生涯高光时刻——在火箭军今年举行的一场颁奖典礼上,他被表彰为火箭军第十届“十大砺剑尖兵”。
这一刻,萦绕在王文龙心中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
青春岁月常常在某一个瞬间,被梦想击中。那年5月,火箭军首届“十大砺剑尖兵”走进火箭军工程大学,与学员们交流成长成才心得,讲述奋斗强军故事。
“只要把平凡的岗位当成打赢的战位,忠实履行自己的使命,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听着一个个感人故事、感受一段段奋斗历程,当时还是学员的王文龙感到热血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