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专业教材、指导手册等百余册,带领官兵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当营长时,罗寅生瞄准更大机动距离、更高环境要求、更长待机时间锤炼部队,不断细化作战岗位、作战单元和核心战斗指标,为打仗赢得先机。
深山腹地,雨雾缭绕。在一个静谧的操作大厅,面对眼前的特装设备,火箭军首届“十大砺剑尖兵”、某部二级军士长刘建行神情专注,正在进行装备检验。
“我们肩上扛着守护国家的重担,心中必须立着能打胜仗的标尺。”虽说已经操作过无数遍,但刘建行每次依旧是小心翼翼。在一线操作岗位摸爬滚打20多年,他一直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
那一年,基地组织大比武,参赛选手们展开激烈角逐,刘建行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年近五旬的他,一直保持士兵本色,每次军事考核成绩都名列前茅。
如今,刘建行所在专业的新号手要想拿到“上岗证”,必须先过他这一关。操作中,哪里该释放静电,哪里需反复检查……刘建行容不得出半点疏漏。一次测量湿度,刘建行发现中士小蔡记录的一个数据不够细致,当场叫停。“我们要对自己测量的每一组数据负责,要保证记录的每一组数据都经得起检验!”刘建行让小蔡重新测量,确保没有任何问题隐患。
翻看入选火箭军第十届“十大砺剑尖兵”的官兵名册,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
既有五次立功、六岗全能的营长徐海龙,也有荣获18个“第一”的连长陈晓辉……
一座座阵地、一个个发射架,既是一名名砺剑尖兵实现梦想的沃土,也是他们奋进新征程的“起跑线”。
“为了等待那一声号令,我们必须坚守战位、勇挑重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