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海军“汉森”号海洋测量船。 |
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电/近期,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频繁进行海域态势感知行动,先后派出多艘海洋测量船与海洋监视船进行海洋气象水文调查、海底地形地貌探测,以支持其在该区域的活动。此前,美国在美日印澳“四国机制”领导人峰会上,高调推出一项海上安全新倡议——“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声称将提升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各盟国和伙伴国的海域监控能力,并将此作为构建全球海域态势感知体系的重要手段,引发外界关注。
海域态势感知计划酝酿已久
美国的“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酝酿已久。早在2016年,美国会部分参议员就提出设立“亚太海洋安全倡议”法案,以提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国的海洋安全与海域态势感知能力。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防授权法案中提出将“亚太海洋安全倡议”扩大为“印太海洋安全倡议”,内容包括加强与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太平洋岛国的海洋安全合作,并将其扩大至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分析人士称,美国意图通过部署各种跟踪识别系统、协调共享数据等方式,构建以新加坡、印度、太平洋岛国为中心的海洋信息融合网络,以实现信息共享。
拜登上台后,出台了新的“印太海洋安全战略”,计划5年内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开展包括海域态势感知体系建设在内的海洋安全合作,同时还配套提出“太平洋威慑”和“海洋安全”两个合作倡议,不断加强前沿军事部署。随着太空卫星、无人和智能化等技术发展,拜登政府又提出“综合威慑”新战略理念,要求扩大水面、水下、空中常规和战略性力量,整合太空、网络、情报等各部门资源,进行海域态势的综合性侦察,特别强调加强与准军事及民事力量的协同。
此外,拜登政府还试图以提升联盟和伙伴关系为基本路径,通过人员训练、装备转移、基地援建、直接拨款等方式,整合相关区域内有实力的盟国和伙伴国力量,提升其海域感知能力,从而建立从东北亚、东南亚延伸至印度洋及南太平洋等区域的“准海洋安全联盟”网络。
意图最大化维持地区力量优势
海域态势感知能力是美军维持地区制海权和制空权压倒性优势的重要辅助性力量。美军之所以频频采取行动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海域态势感知,主要是出于对可能失去地区制海权和制空权压倒性优势地位的担忧。当前,维持制海及制空的绝对力量优势依然是美军的主要战略理念。为在亚太地区保持绝对力量优势,美国以帮助域内盟国和伙伴国提升海上军事和非军事力量为借口,使用多种手段加强对竞争对手舰艇的跟踪与监视,以达到牵制对手、实现其海洋霸权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