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9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2015年以来,专项债券作为我国重要的积极财政政策创新工具不断被运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共发行专项债券25882亿元。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央确定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规模达1.29万亿元,政策目标为通过积极有效的扩大投资,实现“六稳”“六保”,并以项目建设拉动整体社会投资规模的跟进与扩大,牵引带动经济尽快进入正常发展轨道。未来一段时间,专项债券作为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的必选项之一,将起到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促进专项债券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协调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协调好规模、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随着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的扩大、发行时间的前移和节奏的加快,更需要保障其发展质量,防止形成资金积滞和资金浪费,确保发行质量。专项债券不同于一般政府债券,其本身是依靠中国财政“四本账”中政府性基金财政体系而设计的,规定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偿还保障体系。根据专项债券“资金跟项目走”的使用原则,对使用范围内的项目进行遴选和储备至关重要,这可以确保高质量项目及时得到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政策层面,要加强并完善项目遴选和储备机制建设,对重点项目、重点地区给予政策倾斜,也可以鼓励项目间的不同形式组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项目资金,更能产生项目组合投资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使专项债券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起到拉动经济上行的“发力点”作用。
协调好财政承压和投资增加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态势叠加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使得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下滑明显,财政承压加重。从2020年第一季度数据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受疫情停工停产影响,大部分税种收入都有所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增值税和出口退税,分别为23.6%和27.9%。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决策部署,财政政策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财政承压和投资增加之间的关系,增加有效投资,积极扩大内需。目前,需要通过增加债务率来解决财政承压的困难,有可能突破3%的上限来增发各类债券,包括最近中央提到的特别国债。如此一来,在债券市场上就形成了各种政府债券发行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对于专项债券而言,其优势空间有可能受到压缩,导致债券融资成本上升、期限下降,不利于项目建设的有效资金投入。这就需要从政策层面增强统筹谋划,协调各类债券的总量和结构配比,在发行过程中引导债券资金的合理流向,以形成有效投资为抓手,提高债券使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