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秦韵高亢 传音千里: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回望
http://www.CRNTT.com   2024-11-14 14:46:41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水袖曼舞,罗衣从风,秦声高亢,秦韵悠长……11月11日晚,随着三意社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演出结束,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圆满闭幕。

  闭幕式上,中国戏剧家协会为第十届秦腔艺术节的14部“特别推荐剧目”和20位“表演艺术传承新星”颁发证书,以表彰他们在秦腔传承发展和创新上作出的贡献。

  获得本届秦腔艺术节组委会“特别推荐剧目”的《五女拜寿》,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新编历史剧《昭君行》《蔡文姬》等则以全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情怀;《生命的绿洲》《攒劲女人》等优秀现代戏通过生动的剧情,展现了秦腔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创新与发展。

  回顾11天的秦腔盛宴,“秦腔永流传”优秀剧目展演、秦腔戏迷乐、秦腔进校园、戏曲传帮带、秦腔新人秀、秦腔百花苑、梨园大讲堂等9大系列活动让古老的秦腔在西安这座现代化的都市中大放异彩。

  来自西北五省(区)的30家院团、20余位“梅花奖”名家、百余名秦腔新秀携17部本戏和120余出折子戏在西安及周边地区集中上演,近10万戏迷群众观看了演出。同时,本届秦腔艺术节还运用云剧场、慢直播等方式,同步进行了10余场线上展演,500余万人在线观看并互动,让无法去到现场的秦腔爱好者们过足了戏瘾。

  四海宾朋同赏韵,八方戏友共欢颜。秦腔艺术节期间,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台举办的“秦腔戏迷乐”展演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观看。在渭南大剧院特设的折子戏展演专场,连续9天展演了百余出经典秦腔剧目以及眉户、碗碗腔、汉调桄桄等地方剧种折子戏,获得了广大游客好评。

  在本届秦腔艺术节的舞台上,闪亮登场的不仅有名家,还有更多后起之秀。在“秦腔新人秀”舞台上,参演秦腔大戏《宝莲灯》的西演·青年团演员们平均年龄只有20岁,他们凭借精彩绝伦的武戏程式和技艺,诠释了何谓“传承有火种,赓续有活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