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国评论》月刊第323期内容介绍
http://www.CRNTT.com   2024-11-17 00:12:38


 
  海南师范大学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泽民在《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从合作走向对抗》一文中指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任以来,其南海政策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以其访华为界,前期马科斯表示要与中国开展南海合作,协商解决分歧甚至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后期急剧转向,向对抗方向发展。马科斯政府不愿正视中方南海主权主张的合法性、南海地缘政治发展、菲国内政治斗争需要等因素推动了这一变化。中国需正视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变化原因、表现形式、发展趋势,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坚决回击其南海侵权行径;同时,推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共同思考、深化“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建设方向与具体路径,做大做强共同利益,减缓或消除美西方通过恶化区域地缘政治局势“塑造”南海争端走向的功能,坚决维护中国南海岛礁主权和海洋权利。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婷婷,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关照宇联合发表《利益分歧与政策协调:G7成员国在“涉台议题”中的博弈合作》一文。本文指出, 2021年开始,七国集团(G7)将“涉台议题”纳入峰会宣言。基于各国的现实利益分歧,G7成员国存在认知差异,博弈呈“雁阵”梯队模式,美日作为“狂热派”发挥“领头”作用,英加作为“追随派”充当“两翼”,法德意作为“摇摆派”扮演“雁尾”角色。本文通过梳理2021-2024年G7峰会宣言和外长声明发现,经过2021年的“试探合作可能”、2022年的“寻找合作契机”、2023年的“弥合合作分歧”和2024年的“强化合作共识”,G7成员国逐步达成利益妥协,实现了政策协调。G7炒作“涉台议题”,不仅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还危及地区和平与发展。聚焦议题设置,本文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澄清基本事实、强化共同利益和深化对台控制力进行破局和重塑。

  本期“经济”栏目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张鹏和王瑶联合发表的《当前形势下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协调发力》一文。该文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放缓与周期性压力相互交织、经济增速放缓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相互交织的冲击,再叠加微观主体信心与预期低迷,使得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为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财政与货币政策需要从四个层面更好地协调发力:一是宏观经济政策总量发力,二是积极稳妥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四是加快推动改革开放进程。
 
  本期“历史”栏目刊发了《印度与朝鲜停战谈判》一文。文章作者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高志平和该学院博士研究生周乾表示,印度独立后奉行不结盟政策,主动参与朝鲜停战谈判。停战谈判之初,印度代表是“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停火议案并获得通过后,中国坚持先谈判再停战,担心先停战再谈判只会给美军提供喘息的机会,导致谈判无限期拖延,因此拒绝了联合国停火议案。随着谈判的进展,印度认为美国在停战谈判中不够合作,考虑到谈判双方接受方案的可能性后,印度在联合国提出印度方案。但是,美西方国家却修改了印度提案,并使修改后的印度提案在联大获得通过。最终,中国拒绝了印度提案,认为其将最终不愿遣返的战俘交给联合国处理有违日内瓦公约精神和国际公法原则。印度支持中国的朝鲜停战声明及八点新建议,在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印度还对李承晚公开反对停战表示谴责。从整个停战谈判的过程来看,印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