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评:欧盟以“反补贴调查”为名不公平竞争
http://www.CRNTT.com   2024-08-26 14:34:37


  中评社北京8月26日电/网评:欧盟以“反补贴调查”为名进行不公平竞争

  来源:大公报  作者:宇 文

  搞了一番调查程序,欧盟还是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当地时间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欧盟还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了。也许是欧盟自知理亏,也许是担忧中国实施更强反制措施,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调查结果,比原来拟定的加征税率进行了小幅下调。具体为,比亚迪税率为17%(原税率:17.4%),吉利为19.3%(20%),上汽集团为36.3%(38.1%),其他合作公司为21.3%(21%),其他非合作公司为36.3%(38.1%)。

  当然,欧盟公布的最终调查结果并非最终裁决,仲裁要到11月初才能确定下来。这也意味着,中欧还有3个月的时间进行协商和谈判。客观言之,这是基于利益逻辑的博弈,中欧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和贸易体,而且互为重要贸易伙伴,通过拉锯式博弈寻找符合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达成基本共识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因此,对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下手”,中国既要适应这种国际贸易中的博弈方式,也要善用世贸(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更要充分拿出有力的反制措施,促使欧盟妥协。

  在应对其他国家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方面,中国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和美欧“斗法”方面,中国也有“逼退”美欧的成功范例。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应对来自国际贸易的各种壁垒挑战。而且,本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的反补贴调查,也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拥有全球性竞争力,不仅产销两旺,而且拥有价格优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