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历次社会运动结合,推动“台独”壮大。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独裁统治,导致岛内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党外运动”,最终酿成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美丽岛事件”为民进党的成立进行了人才、组织及理论上的准备,也成为“本省人”与“外省人”政治上的分野,为“台独”史观走上政党政治舞台铺平了道路。1990年3月,台湾发生“野百合”运动,民进党立即组织民众到场声援。“野百合”学生提出的“四大诉求”,既有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一面,也暗合了“台独”史观的“台湾叙事”。最后,李登辉借助“野百合”斗败了国民党的“非主流派”,并召开“国是会议”决定1996年5月直选“总统”。而民进党则吸收了“野百合”的主要骨干,力量进一步增强,为陈水扁参选台北市长,进而在2000年直攻地区领导人打下了基础。2014年,台湾爆发“反服贸”的“太阳花学运”,“台独”主张上升为“反中抗中”运动。此后,“台独”主张在岛内政治中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3、四年一次的地区领导人选举推助了“台独”史观的发展。1996年,台湾进行第一次所谓的“全民直选”,当了八年“总统”的李登辉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由代表“全中国”的“国大代表”选举领导人到由台湾岛内民众直接选举产生领导人,这个产生领导人方式的改变,有着深刻的政治意含。赖清德在520讲话中说,1996年的今天,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宣誓就职,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还有台湾政治人物把1996年“台湾人投票选台湾人的总统”称为“九六共识”,认为“台湾人选台湾人的总统”是台湾“主权独立”的象征,台湾人的每一次投票,就是在行使一次权力,就是一次“台独”史观的实践。
4、“去中国化”把“中国”塑造成了“台湾”的敌人。“去中国化”是“台独”史观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台独”运动的必然手段和方法。“台独”运动过程中,特别是民进党执政后,不仅从历史政治上“去中国化”,而且在文化、社会、法律层面把中国“敌人化”。近年来岛内发生的“去蒋”、“去郑成功”、“去孔”,都是为了按照“台独”史观,虚构“台湾历史叙事”,推导出“台湾民族”的需要。2021年,民进党当局主导拍摄了一部电影《卡斯罗》,把台湾少数民族描写成与外国直接签署条约的主体,暗指台湾少数民族独立于清朝的统治。今年年初,又编排了一部美化荷兰殖民侵略,打造“台独”史观的户外大型“歌仔音乐剧”《1624》。更令人警惕的是,由“台独”分子曹兴诚出资打造的《零日行动》十集连续剧即将上演,该剧描述的是大陆攻台前一周岛内的惨景,直接把大陆塑造成台湾的“敌人”,是台湾的“侵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