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拖拉机进行旋耕作业。(图源:海外网) |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据海外网报导,在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日前发布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中,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的智慧“芜湖大米”,成为智慧农业和种植业数字化的经典案例。
芜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近代“四大米市”之一。智慧“芜湖大米”怎样种成?其生产销售过程中有哪些数字化应用?对此,本报进行了采访。
农业有“大脑”
走进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大片大片的稻田里,满眼皆是绿色。眼下,中稻南粳46正处于分蘖中期,晚稻美香占2号则处于移栽插秧阶段。前段时间,田间茎叶除草飞防等农事作业已完成,在分蘖结束前,还需做好田间见干见湿管水工作和病虫害预防。
“在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指导下,我们将水稻生产过程划分为播种、插秧、分蘖、孕穗、成熟等13个环节,进一步地,细化出品种选择、用种量、播种密度、平整土地、氮肥用量、稻曲病防治关键时间、最佳收获时间等49个决策点,实现了全过程各环节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智能作业。”中联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业务部副经理杨贵杰告诉记者,智慧“芜湖大米”的关键,就在于对水稻种植全过程的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
简单来说,稻米从种子到收获,全程都有数据在发挥作用,做到了科学化、精准化种田。
例如,在耕作方面,运用卫星数据指挥旋耕机等智能农机,对土地进行规模化平整,可以精准控制农机耕作区域、面积、深度等,保证土地高低落差不超过3厘米。这样平整后的田地,能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