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江苏海门:寻味历史人文记忆
http://www.CRNTT.com   2024-07-23 16:53:13


  中评社北京7月23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夕阳西下,金色的余辉洒满江面,波光潋滟,把望江楼映衬得格外绚丽。望江楼前的条桌边坐满了休闲的游客,他们或品尝咖啡,或快乐交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青龙港1806生态公园如今已是无数游客慕名前往的网红打卡地。

  “喜欢听爷爷讲青龙港的故事,讲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故事。”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范书宇说。他经常在同学面前自豪地介绍,清末状元、被誉为爱国企业家典范、民族企业家楷模的张謇,就出生在自己的家乡海门。

  “这里有张謇的故居,有张謇创办的酒厂、纺织厂、学校,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把它们保护好传承好。”海门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海门有机整合张謇遗迹资源,启动了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建设。

  青龙港1806生态公园正是记忆轴的起点和源头。起源于1806年的青龙港曾是长江南北客货通商的关键港口。而今,当年遗留下来的候船厅、大行李房等10多处老建筑完成了翻新或修旧如旧,“乘三北海高速轮2.5小时到上海,票价5元”的信息依旧清晰地标注在售票厅的门檐上头,出港码头保留着最初的造型。“旅客从这个码头出发,绕过大半个崇明,经黄浦江到达对岸的上海十六铺码头,再将乘客带回海门,全程约103公里。”导游介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