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青海海东:高原“花经济”结出“致富果”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7:27:03


 
  伴随“赏花经济”持续升温,海东市各县区以花为媒,创新融合农家乐、采摘等多种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转型,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为游客带来更多全新体验。

  “我们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截至目前,全乡种植桃树、梨树等果树2500余亩,每年春夏秋三季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年均收益达200万元。”马场垣乡副乡长马秀芳介绍。

  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村民包永红家种桃已有20多年,在当地日渐火热的旅游业带动下,采摘期都会迎来不少游客。

  春季赏花、夏季摘桃,与包永红家一样,有着种桃经验的下川口村其他村民,也乘着桃产业的发展之势大步走上致富路。

  梨花开放的季节正是乐都区下寨村村民增收的时节。农户将自家精心挑选的农产品带到梨花小道供游客选购,农家院、小吃店则早早做好准备,让广大游客吃得安心、玩得开心。“昨天油炸鱼就卖了1000元,生意特别好。”在这里摆摊的马延宝告诉记者,近几年“梨花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许多村民都搭上了梨花节旅游的快车。

  在下寨村的梨韵田园农家乐里,村民管全中招待着一桌又一桌赏花休息的游客,忙得不亦乐乎。“这两年村里的梨花有了名气,我这个小农家院在梨花盛开的时候,客人特别多。”管全中告诉记者,每年赏花时节是农家乐的经营高峰,每月有5万元收入,还能为在这里打工的8个村民每月发放至少3000元的工资。不仅自己收入增加了,还带动了村里人就业。

  从2016年至今,乐都区举办了6届梨文化艺术节,带动村集体增收60多万元。“赏花观景是乐都区今年春季旅游的一部分,高庙乡村旅游季、瞿坛‘花儿会’等系列活动还通过民俗、非遗文化展演与赏景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乐都魅力。”乐都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白晶介绍。

  拉长赏花旅游产业链

  如何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海东市花了心思,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不断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通过拉长赏花经济链,实现“以花兴农、以花兴村、以花富民”。同时,海东市依托黄河风情体验游、河湟生态文化游、河湟民俗文化体验游和古韵河湟文化旅游带4条旅游线路,走出一条具有河湟特色的高质量旅游发展之路,让“过客”成为“游客”,“游客”成为“顾客”,“顾客”成为“回头客”。

  只看花,远远不够,还要看山看水看文化。互助县塘川镇双树村和五十镇班彦村、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等红色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游”的热门选择,民俗文化也成为别样风景。

  在化隆县,天籁皮影艺术戏剧团的非遗传承人几乎每天都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里,用五彩灵动的皮影为游客演绎河湟儿女的历史文化和全新生活。

  除了皮影,游客在基地还能听化隆传统木雕匠人讲述技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看唐卡大师从指尖绘出文化历史;从展出的15类化隆特色非遗项目和陈列的400余件展品中,瞭解这里沧桑的历史变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生态风貌。

  据青海省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赵以鸿介绍,伴随“赏花经济”的持续升温,海东市各区县以花为媒,在实现“风景”变“钱景”、“颜值”变“产值”过程中,以融合思维发展花产业,让人们在花季“可游可赏、可看可玩、可品可尝”,激活文旅市场消费潜力。

  “海东市将继续创新融合农家乐、采摘等多种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转型,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全新体验。”赵以鸿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