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中评论坛:习近平重要涉台论述解读
http://www.CRNTT.com   2024-05-13 00:09:20


 
  第七,回答了如何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的问题。文化认同是根本,民族认同是基础,政治认同是结果。两岸首先要通过交流交往交融,基于共同的中华文化基因,巩固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再以中华文化作为最大公约数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终升华为维护国家统一、追求民族复兴的政治认知,形成两岸同胞心灵高度契合。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指导下思考5·20后两岸关系机遇与风险

  从短期看,在5·20赖清德即将开始四年任期的背景下,北京“习马会”上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对两岸关系、对台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只要民进党当局认同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承诺不分裂国家,两岸有望逐步恢复良性互动。近来,岛内舆论和政坛对赖清德两岸论述传出不少建议,包括调整“逢中必反”、认同“两岸同源”等,其中一些声音来自绿营内部。在“朝小野大”新政局下,民进党几乎没有能力搞“法理台独”,赖清德也在胜选时重申“依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既然如此,如果民进党就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做出积极表述,就可以符合北京“习马会”上提出的两岸最大公约数:共同的民族与文化认同。

  第二,在“两岸一家人”的认同基础上,大陆与岛内各党派、各阶层人士交往都不存在任何障碍,怀有最大善意。蓝营长期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维护两岸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民众党虽然对九二共识存在偏颇认知,但也认同两岸同文同种、不奉行“台独”分裂路线,柯文哲在回应北京“习马会”时,重申“对话比对抗好、交流比断流好、一家亲比一家仇好”,再次确认了对“两岸一家亲”的正确认知。只要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陆都愿意和岛内各界多交往、多接触,增进互信、化解矛盾。

  第三,“文化台独”是对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威胁,需将其严重性提升至与“法理台独”同等地位。在主客观形势限制之下,民进党不敢、不能、也不想在短期内推动“法理台独”,但赖清德作为“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如果明确否认“两岸一家人”、同属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基础,必然大肆利用民进党手中残存的行政权力在岛内社会推动“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运动。因此,应对“文化台独”威胁,一要靠岛内斗争,二要靠两岸交流,三要研究更精准有效打击“文化台独”的手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